打小,我就爱上一种独特的美味。每个周日,菜市场上的小馄炖店都有小小的我的身影。尝过就永远忘不了的小时候的味道,永远地刻在我脑海里。今天,我有幸又一次来到久违的馄炖店,品尝着小混沌,怀念着小时候。
一个画着朵朵白莲的陶瓷大碗里是一个小小的“湖”,上面荡漾着碧绿的波浪。不少小巧玲珑的“白船儿”穿梭在片片“荷叶”当中,船上粉衣姑娘们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悦耳。我恍如来到了他们中间,也成了一个可爱的粉衣女孩,坐着轻轻摇晃的小白船儿,看看姑娘们掩着嘴笑的美丽姿态,听着她们欢快的谈笑声,跟他们一起在碧波上畅游。同样的“美景”,同样的不忍心下口。小时候的小馄炖模样不曾变!
轻轻煽动鼻翼,姑娘们的咸香、荷叶的葱香和碧波的鲜香不自觉地钻进了我的鼻子。小馄炖并没有许多大菜那样的“香飘万里”,但这淡淡的、轻轻的、柔柔的香气,却已让人格外陶醉。葱香略浓郁,小混沌肉馅的香味相比较而言则淡了很多,但两者结合,加上汤汁的香气已让人垂涎三尺。小时候的小馄炖气味不曾变!
用勺子捞起一只小白船,晃晃勺子,小船儿便在我勺子里摇晃了两下,随即平静下来。由于怕烫,我轻轻冲勺子吹了两口气,又微微倾斜勺子,让汤汁流回碗里,只剩下单独的一只白船。张开嘴,咬了一个小口,如丝绸般柔滑的面皮在我的舌尖转了一圈后,滑入口腔,滑进肚子。看看“受损”船儿,粉衣姑娘嫩嫩的外貌已经全然显露在外。把剩余的馄炖放入口中,肉馅儿的鲜和咸死而复生般涌了出来,溢满口腔,再用舌尖接触过后,船儿溜到了齿间,细细咀嚼,略带嚼劲的肉馅儿格外美味。鲜、香、滑、咸可以算是小馄炖的代名词了。解决了几个小馄炖后,埋下头,大口大口地喝些还是温热的汤汁,嗯,几片零碎的面皮儿伴随着咸咸的汤汁滑下肚子,细细回味回味,满嘴都是馄炖汤汁的鲜香味道。此时,整碗小馄饨已不再滚烫,大快朵颐为妙!同样的美味,同样的大快朵颐。小时候的小馄炖味道不曾变!
同样的店,同样的阿姨,同样的陶碗,同样的馄炖,同样的迷恋,同样的一切一切,只是来吃的女孩已慢慢长大,成长为大姑娘。不管以后的生活再怎样变化,不变的依然是这一份小时候的味道——小馄炖。
简平老师是我写作辅导班的老师,我认识他已经有一年半了。他第一次给我上课时,对我非常友好,把我当成朋友来对待,一点儿也没有架子。他不高,头发灰白,戴着一副方方正正的眼镜,声音却十分洪亮,句句透露着文雅的气息,让每一个人都忍不住聆听。
上课,或是讲评我们的作文时,他从不批评我们,总是鼓励我们,有时甚至满足我们的无理要求。在一节课上,一名同学叫着要吃糖,简老师非但没有斥责他扰乱课堂纪律,反而给他钱,让他自己下楼去买想吃的糖,但当他买了糖回来,简老师一本正经地说,你回家后要写《买糖》这篇作文。在这样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我学到了许多,提高了我的作文成绩。简老师对孩子的爱,与传授的内容让我对他敬佩不已。在文学与爱上,他是强者。
当你看到简老师时,你想象不了他曾经去过死神的旁边。他超于常人的乐观,让你在他身边,也能感受从他身上散发出的正能量。简老师抗癌的故事许多人都了解过,但我在听老师上课以前并不知道这件事。简老师的幽默在第一次见面就给了我深刻的记忆,他的笑容与目光中有真正的快乐在闪动,他时不时的动作表演与嘴中道出的故事让我大笑过几回。比如他在讲与一位老朋友的故事时,他说:“我在地铁口等着,突然看见一个90多岁的老人骑着摩托车‘突突突’地过来了,到我面前停下,手往后一指,说:‘上来!’……”他做出骑车的动作,还把手后向一甩,仿佛在请宾入座,几个简单的动作把故事带活了。在他风轻云淡的讲述中,我甚至一度天真地认为,癌症很容易好,而且一点也不痛。后来才知道,癌症是如此可怕。一次次的手术,一次次的化疗,一次次充满希望,然后又一次次的绝望,这就是每一个癌症患者的故事。他们中的大部分都绝望地躺在病床上等着死神来敲门,而一小部分人带着“活得更有价值”的信念,一步步艰难地走向痊愈。简老师就是这一小部分中的一员,并且,他成功了。命运总是不幸的,给了风华正茂的简老师“胃部恶性肿瘤”这当头一棒,又在老师痊愈之时夺走了他的母亲,但是,“人活着要让自己有用”,自己的努力才能照亮自己的路。死亡不可怕,就像他的母亲所说的“我真的心满意足,我有过了一段最美好的时光。”简老师对生命的热爱足以引发我们对生活的迷恋。在搏击命运上,他是强者。
简老师不只是一名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位强者,一位模范——除了文字的美妙,更有精神的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