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读《西游记》有感600字

admin 读后感 2023-09-21 138

只有坚定内心的信念,并为之努力奋斗,才能享受到收获的喜悦。唐玄奘的故事就为我们很好的诠释了这个道理。

唐玄奘从孤身一人开始艰难跋涉,在没有水和粮食的情况下依然一往无前。后来收了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猪八戒、吃苦耐劳的沙僧,师徒四人一同求佛,中间虽然困难重重,一个妖魔鬼怪接着一个的,但“不取真经不回返”的信念给了他们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最后他们终于得偿所愿。

所以说,成功源自对信念的坚守,越是遭遇大的困难越不能轻言妥协。

在美国,有一个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即使把他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都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尽管生活如此困顿,但是他还是全心全意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他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当时好莱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带着自己写好的剧本前去拜访。但一遍下来,所有的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面对百分之百的的拒绝,这位年轻人并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公司出来之后,他就又从第一家公司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500家公司依然拒绝了他。第三轮拜访与第二轮相同。这位年轻人咬牙坚持了他的第四轮拜访,当拜访完第349家公司后第350家公司破天荒的接收了他,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他前去担任自己所写剧本的男主角。这部电影名叫《洛奇》,而这位年轻人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席维斯-史泰龙。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个年轻人用自己坚强的毅力和对信念的执着追求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再来看看我国著名的书画大师齐白石是如何做到的。齐白石年轻时是个篆刻爱好者,一天,他向老篆刻家求教,老篆刻家说:“你去挑一担础石回家,刻了磨,磨了刻,等到这一担石头都变成了泥浆,那时你的印就刻好了。”听完老篆刻家的话,齐白石真的去挑了一担础石,夜以继日地刻呀,磨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后这一担石终于"化石为泥"了,而他的篆刻艺术也在不知不觉中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萧伯纳说过,有信念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唐玄奘本就是一个凡人,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面对再多的困难也不曾退缩,最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所以说,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任何困难也吓不倒一个心中有信念的人。

时光荏苒,我已度过了八年的语文学习时光。教过我的老师也有不少,但其中最特别的,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属老沈。

那时,我刚上完四年级,暑假正赶上远方文学班招生,正在为我语文成绩发愁的母亲赶紧给我报名,也因此,我成了老沈在秦皇岛的第一批学员,我也因此留下了成长岁月中一段闪亮的记忆。

原本对课外班抱着抵制态度的我刚刚听完第一节试听课,便喜欢上了这个不同一般的课堂。老沈讲文学,也讲文化历史。文史读起来很有意思,但很多老师讲起来却很枯燥乏味,这也是我喜欢读书却不喜欢上语文课的原因。老沈上课很卖力气,声音抑扬顿挫,动作表情各种丰富。伴随着他各种夸张的演绎,我的思想被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文学世界。

他喜欢把授课内容编排成一个个故事,尤其喜欢把我们编排到一个个故事当中。还记得,老沈拿《诗经。硕鼠》编的一首歌谣: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的谷,多年以来养活你,你却不肯为我买肯德基。因为这个歌谣,我一下子明白了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奴隶对奴隶主的痛恨。把自己放到作品具体的情境中,设身处地的考虑问题,问题变得有意思,也变得简单了!语文原来可以这么学习,我一下开了窍。

每周六我们都赶着去远方上课,老沈带着我们品《楚辞》,背《诗经》。从中国浪漫主义诗歌和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学起,到先秦散文,到魏晋文风,到唐诗,到宋词,到元曲。我们背得多了,老沈讲得少了。长长的《琵琶行》《长恨歌》我能一口气背下来。背得多了时不时得在作文中露那么一两句,妈妈说我有点文人气质,老师说我的作文有点文学色彩了。

期末考试,老沈给我们出了三百分的试卷,还有三十分的附加分。有的考查我们的课上积累,有的考查我们的生活常识,优秀者可以参加假期的夏令营。我拼老命的背啊,假期如愿以偿地参加了十三朝古都——-西安。游西安,观古迹,说感受,轻抚着颓墙断壁,我真切地听到了历史的马蹄驭风而来……

就在那两年间,我由一个原本特别讨厌语文的孩子,竟然奇迹般地变成了别人眼中的“文学小博士”。

张爱玲说,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离开远方文学班已经两年多了,如今还常常想起和老沈在一起哈哈大笑的日子,还有他教导我时那温暖而又认真的眼神。在明亮的阳光中,我常常还会幻想着老沈穿着白色衬衫,灰色牛仔裤干净利落把出现在我面前,依旧阳光,开朗。

感谢老沈,感谢他为我打开了一个五颜六色、炫丽无比的精神世界,他用故事点燃了我的心灵,用文学照亮了我的一段成长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