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许多课余爱好,比如:看书、跳舞、唱歌等等。可我最爱的要数看书了,要么读书,要么旅行,就像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暑假在家,只要我一有空闲,就会拿起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着。看的时候,我心中一点也不想放下,就这么一直看着看着。不过,我喜欢看书,也是有一个过程的,从有点想看到非常想看,甚至到现在的爱不释手,我是一直把书当作一路陪我成长的伙伴。
有时候,我似乎看得有点儿走火入魔了,就会忘记了吃饭,家人们会不停地催我吃饭,听得我耳朵都起了茧子,心里听得很烦,于是,我也要看心情的,有时,飞似地跑过去了;有时,故意怄气不去吃了,结果等我肚子咕噜噜叫起来时,我的饭早已被端走了,连一口都没吃到。那时,我才真正体会了平时家人口中的“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的滋味……
类似的看书小故事在我生活中,屡见不鲜。即便这样,我还是痴迷于书的世界。书对有一些人来说,可能并不起眼。但对于我来说,书可以给我们很多知识的,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游遍世界,成为心灵的旅行者。
很显然,贾樟柯的《江湖儿女》不是一部有诚意的作品,看完之后丝毫没有回味的余地,也就更谈不上去看第二遍,或者推荐别人去看了。
作为拥趸,这是我第一次对贾樟柯的电影有如此感觉,真不知道是他因为频繁接拍各种商业广告,经营饭馆而没有太多时间,还是已经江郎才尽——戛纳电影节没有把大奖颁给它,证明了戛纳的明智。
整部电影的故事很简单,山西大同男女巧巧和斌斌之间横跨20年的情与义的纠结。两人曾经是情侣,后来巧巧为斌斌顶包坐牢,但斌斌并没有报恩,反而远走他乡,另结新欢。巧巧出狱后去重庆找他,但木已成舟。又是多年之后,斌斌身残返回老家,巧巧依然收留了他,只不过凭的是义气,并不是感情。最终,身体好转的斌斌默默离开了……
故事简单也罢,问题是贾樟柯把之前善用的所有“道具”又在这部片子中堆了一遍:街头斗殴、葬礼现场跳国标、狮虎笼子、街头卖唱的肌肉男、振聋发聩的舞厅……更为拙劣的是,把女主角的钱包被盗、押送犯人转移等对于表达主题毫无意义的场景都摆了上来,而这些场景都被我预先猜到了,并担心他会摆上去,而他真的摆了上去!这一切只能确认贾樟柯变得匠气十足,炮制能力高超,但丧失了进取的心。
为此,看《江湖儿女》会感觉是又把《三峡好人》《天注定》《山河故人》重新热了一遍剩饭,而且毫无新意。我想说的是,它根本配不上廖凡和赵涛的上乘表演,浪费了他们的演技和才华,贾樟柯本人应该为他们道歉。
《环球时报》总编辑看完后在微博上对这部片子颇有微词,我还表示了质疑。不过,我看完它之后,迅速决定对他的批评表示支持。
贾氏电影风格虽有辨识度,但观众不是傻瓜,尤其是我们这些看过他多部作品的拥趸。那些帮忙鼓吹这部片子有多牛逼的媒体应该闭嘴,我知道你们在拿钱消灾,你们的良知不痛吗?
总之,贾樟柯没有进步,甚至在倒退,他如果不坚守初心,以真诚之心面对观众,可能很快就会被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