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在家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中国通史》,被书中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所陶醉,感觉自己就像鱼儿在历史长河中自由自在地游泳。
世界著名文学堂吉诃德说:“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存下来;它是往古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
《中国通史》描绘了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中国,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从夏到清朝,它告诉我们每个朝代的成功与失败,兴盛与衰退,辉煌与悲怆,交替与更新,每个朝代也都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我在《中国通史》的长河中遨游,从远古时代瞬间穿越到元代,了解到忽必烈在1271年把国号改为元,定都在当时称为燕京的北京。那时,有一位外国人来到中国游玩,并且受到忽必烈的热情招待,还留在元朝当差,他留心观察各地风俗人情并记录下来,他就是马可波罗。马可波罗回国后,向人们讲述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后来著书《马可。波罗游记》。
读一本好书,就像遇到一位高尚的朋友,和高尚的朋友谈话。《中国通史》就是我的“亲密好友”,在书中,我可以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开拓我的视野。博古通今带给我许多乐趣,我喜欢读《中国通史》。
对于我来说,开心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去年暑假在奶奶家的湖边,和爸爸一起抓河蚌的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奶奶家的湖叫瓦埠湖,湖里有很多的河蚌,听爸爸经常说起抓河蚌是件有意思的事,终于这一次爸爸要带我去抓河蚌了。瓦埠湖很大,一眼望不到边,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好像是神仙从天上抛下来的金子一样
我兴奋极了,跃跃欲试想与河蚌一较高下。爸爸告诉我,下水抓河蚌是有方法的,当你看见有一小块泥巴凸出来时,那里面就有河蚌了。我照着爸爸的话下了水,湖水凉凉的,湖底的泥软软的,就像踩在凉水和好的面团上,舒服极了。接着,我就开始找河蚌了,我仔细寻找不放过任何一处。不一会儿,我就看到一块凸出的泥土了,我用手轻轻一抓,可惜抓到的不是河蚌而是一块泥巴。我看了爸爸一眼,说:“你骗我的吧?哪有河蚌啊?”只见爸爸笑了笑说:“不是所有凸出来的泥土都有,你刚才看到的是一块凹凸不平的黄泥,而河蚌上的泥是很光滑的椭圆形,旁边你会隐约看到一根或几根像线一样的痕迹,这里面才会有河蚌。”我听了爸爸的话后接着找,果然,我找到了一只河蚌,它的顶端很尖,有着黑色和棕色的壳,真是个可爱的小家伙。后来我又找了许许多多的河蚌,和爸爸满载而归地回到了奶奶家。奶奶把那些河蚌炒了给我们吃,很鲜美,果然自己动手才是最好的。
那一次,我真开心。开心的不仅是抓河蚌的经历,还有大自然的美好,瓦埠湖旁绿草成茵,天空一碧如洗,而这样对于我们这些在城市里闻惯了汽油味的孩子们,又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