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关于传统节日的作文

admin 初二作文 2023-09-21 70

【篇一:回味“春节”】

李昕悦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没有什么节日能比春节更具有魅力、更神圣、更盛大,它沉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它像一粒种子,埋藏在人们的心里,牢牢的扎根,长成了参天大树。春节,像一条长长的红飘带,牵动了一家又一家人的心,春节的红火与热闹是我最向往的。

除夕晚上,家里人都挤在一起,看中央一台如约而至的春晚,这好像都成了一种习惯,不看,心里便觉得好像失去了什么。大多数人家都喜欢守岁,春晚里的主持人常说:“马上就要到新年了,新年的钟声也马上就要敲响了”是啊!意味着新的一年的到来。当分针与时针重合之时,鞭炮声响起,仿佛是在为新来的一年而鼓掌,向逝去的一年而挥手告别。早上醒来,许多红包带着浓郁的祝福跳进了我的口袋,她们在我裤袋里挤眉弄眼,暗送秋波,让我快点把她们送走,把满满的期望带回来。

回想起去姥姥家过新年,更能体会到春节的魅力!姥姥家是乡村四合院与那些高楼大厦截然不同。每到春节,两位穿着红衣服,带着祝福的“福童”就“站”在门前,在保护着院子主人,也为来来往往的客人投去深情而又有祝福的一瞥。门外经历了整个冬天的古树又点缀了一些绿芽,让人心中有些慰藉。一路上走来,可以看见烟花燃尽后的碎纸屑,为新年的珠钗上又点缀一了笔。村里的戏台早已准备好,老人们都拎着小凳子早早坐在台前,欣赏着古朴的传统文化“戏剧”,她们甩着水袖,眼中流光溢彩,娇羞妩媚,舞段婀娜,唱着一嗓子的京腔,韵味十足好像碧云霞亲自来到现场,老人们懂戏剧的还要再评头论足一番,点评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不光有唱戏的还有“走旱船”的,他们敲锣打鼓、伴着鼓点舞动,好像有真船在水中“行走”,浩浩荡荡,大家站在旁边拍手起哄,笑声中充满了喜庆和热闹,我踮着脚,从人群中挤过去,脖子伸的有三尺高看着中间五彩斑斓的“船队”感觉好像有一艘艘“小船”从人海中“游过”,不禁想冲进去,坐上这“人船”试试!

街上还有许多杂货摊,玲琅满目。有我喜欢吃的小糖豆,很小,和花生差不多,表面上有一些突出的小刺,坑坑洼洼的像一盆“花生仙人掌”,但口感很好,甜甜的有很多不同的味道。其中,荔枝味的当属“天下第一绝”。还有不同的小挂饰,虽然在那些小杂货摊上,却比城市里的还要精美几分。

春节是最能展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节日,它虽没有西方“情人节”的浪漫、“圣诞节”的狂欢,但春节的“年”味却依旧托付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王安石、老舍等多少文豪墨客都对它“三笑留情”。我们除了感受春节的快乐、感受地方的浓郁特色,更应该了解热爱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它、弘扬它,展现出与别国不一样的风采,让我们的传统代代相传,行动吧!我的同学们!

【篇二:年】

高璇

从古至今,传统节日文化经过无数次的时过境迁,其深渊如同汪洋大海。那么如此说来,中国人喜庆、吉祥的象征:“春节”,便是波澜壮阔中屹立不动的一只风帆。这盛况,又有谁,不曾目睹呢?

在冰冷刺骨的寒冬时节,本没有什么可以激起向往温暖的万物的活力,可这正月初一的“年”,就像瑟瑟寒风中人们的一剂暖药,直叫这原本冷清的世界,在“幸福团圆”的呼唤下,一呼百应。

人们过这春节,习俗、忌讳是不少的。毕竟,那一日意味着辞旧迎新,所有旧一年的恩恩怨怨,将在那一夜凌晨,全部抹去,不仅如此,这年,还是新一年的第一笔。

那么谁,又不想图个好兆头呢?

于是呀,这点点滴滴,大大小小要做的工作,可就是一项接一项了。

且不说这鞭炮放的要多响,红包包的要多厚,单说这年夜饭,其繁杂的准备工作及丰盛的最终成果,就足以让人叹为观止。年夜饭,又称团圆饭,其寓意便是在新的一年里,一家人要团团圆圆,平平安安,和和美美的。这菜肴呢,鸡鸭鱼肉是不能缺的,一年来最重要的一顿饭,怎么说也得大鱼大肉一些。待这五六七八道令人垂涎欲滴,色香味俱全的菜摆上桌后,便是主食的登台时间了——饺子,这个有着代表性的灵魂食物,具有“天之骄子”的美好寓意,且这饺子的馅儿啊,是五花八门,个个让人欲罢不能!再看看这包饺子的工序,七八个人围一块儿,你擀皮儿,我包馅儿,他再封口,一家人欢声笑语,好不热闹!而且呀,不少人家再包饺子的时候,还要在其中那么一两个里,包上个硬币,谁要能在这一盘饺子中吃到,那便预示着这个人在新的一年里,必定顺顺利利,心想事成!

总而言之,过年这一天,必定是红红火火的!

春节,只是万千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的繁星一点,其博大精深,只为后人传承。

【篇三:又是一年清明时】

田昊��

漫步在小径中轻柔的雨丝带着淡淡的伤感,在我的脸颊上,额头上,透过衣衫的是那挡不住的是那刺骨的寒意,眼镜有些模糊,我又想起了那个清明节。

穿校服的我们在校门口排成整齐的“一字长蛇阵”,向着狮脑山出发了。一路上说说笑笑,但老天爷却沉下了脸,大概是因为我们忘了这次活动的初衷吧。但这在我们看来更像是一场郊游,当来到了山顶的时候,虽是早已上气不接下气,但活动却在一步步的进行着。

当国歌响起的那一刻,我分明感受到原本喧嚣的广场已经安静了下来,心里像是有什么东西被点燃了,默默凝视前方,肃穆的气氛徘徊在整个广场,雨纷纷扬扬的下着。但我更明白扫墓活动,不单单是一个形式、过场,是追忆与缅怀先烈,也是一次灵魂的震撼与心灵的洗礼。也是一堂生动的爱国教育课,看着那直指苍穹的烈士纪念碑,我内心充满了钦佩,钦佩的是他们在民不聊生,满目疮痍的黑暗中依然竭尽全力追求光明的志气、豪情,钦佩的是他们将一腔热血毫无保留的献给祖国的赤子之心,他们用生命为我们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空,而自己却永远的沉睡在祖国的大地上,他们的精神如那满山的苍松劲柳,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我们应该常怀感恩,时刻铭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勇于接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力棒,勤奋学习,努力成长,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作为一名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的肩上承担的不仅是责任,更是希望。踏着烈士的足迹,去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限美好的明天,我心中有了更深刻的历史感悟,对身上的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们要以更积极的行动去努力,以更乐观的自信的心态去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心壮士心”,在蒙蒙小雨中,我对着狮脑山的方向静静的默哀。

【篇四:学写春联感悟传统】

郑欣蕾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传统节日更是数不胜数,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在一年中接踵而至。正月拜年、元宵灯火、清明祭祖、端午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节日活动可谓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要数我在家乡过春节生写对联的习俗了。

我的家乡在山西原平,每逢春节到处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喜庆气氛。我的爷爷是一位退休老教师,他十分爱好书法,每年过春节的时候,他总是跃跃欲试要露一手,一展他的书法功底,为亲朋好友们写对联。

记得去年春节快来临时,我回到了原平的奶奶家,正巧碰上爷爷在帮邻居写对联,我十分好奇,站在一旁看爷爷写对联,只见他手拿一支毛笔,在墨汁里蘸了蘸,然后就在红纸上写了几个大字。具体内容我已记不清了。那一幅对联写得非常工整,我羡慕极了对爷爷说:“您能教我写对联吗?”我清楚地记得爷爷问:“你会用毛笔吗?你知道应该怎样写对联吗?”我摇了摇头说:“不会。”于是他又说:“你今年又长大了一岁,居然连毛笔都还不会使用,趁着这个机会,我就教你几招吧。”听了爷爷的话,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爷爷告诉我,写字时身子要坐直,不要趴在桌子上。然后又详细地告诉我应该怎样使用毛笔。听了爷爷的一番话,我终于学会了使用毛笔的一些最为基本的方法。接着爷爷又让我写了几个字给他看看。我写了四个字:“新春快乐”。写得歪歪扭扭,大概是刚使用毛笔吧!爷爷见了笑了笑,说:“字倒是写得不错,就是笔画不直。”于是爷爷又教导我:“写每个字时并不是要用同样的力量,在写每个字时,用的力量要有轻重变化,这样写出来的字就更有韵味,看起来也更美观。说完他还示范地写了几个字让我模仿。我枕着腕,小心翼翼的练习着,在行笔时手不停地微微抖动无法控制,我能感觉到我的手正在冒汗,“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番练习,我终于写出来了第一个“成品”,心里那个美啊!这时,爷爷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过年写春联,贴春联,是一个传统习俗,要想把它做好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要从写毛笔字练起,只有练好这个基本功,才能将对联写好,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到四面八方,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听了爷爷的话,我的内心涌动着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仿佛感觉自己已肩负起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我郑重其事地向爷爷保证:“我一定好好练毛笔字,以后每年春节写对联,将春节的这一习俗发扬光大!”爷爷听了我的话,会心地笑了……

在这个春节,我初步学了点写毛笔字的技巧,在写春联、贴春联中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真是比得了压岁钱还高兴,还实惠啊!

【篇五:中秋之缘】

韩嘉琪

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国家,传统节日更是琳琅满目,比如:除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其中我最喜欢中秋节。因为中秋节不仅可以吃月饼、赏月,更重要的是可以跟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乐趣无穷。

记得李白的诗中写到:“蟹螯既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中秋佳节我们全家出动买螃蟹。准备在中秋节大宴上美餐一顿。别看螃蟹又大又肥,可逃跑起来不亚于兔子。这不我刚把它们放进盆里。它们便不安分地挥着钳子,吐着一串串泡沫,准备从盆里跑出来。我吓了一大跳,赶紧把它们人钳子从盆上拽下来。这可正合了这群“铁将军”的意。

一只“铁将军”使劲的在我手上钳了一下。我一哆嗦,盆子咣当一声掉了下来。它们便从盆里跑了出来。唉呀!果然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呀。我使劲的瞪了铁面将军们一眼。只见他们一边快速的爬行着,一边得意洋洋地瞅着我仿佛再说:“哈哈哈,抓不着我们吧。”我气急败坏地伸出一只手去抓它们,可没想到它们也伸出一只钳子来回应我。于是,我喊来了爸爸妈妈一起加入了这场战斗,于是人蟹大战正式开始。我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住了一只螃蟹,而反方却拼命的挥动着剩余的腿,殊死拼搏着。我不得不小心对付它,而其余的螃蟹趁着这大好时机,都脚下抹油似的跑啦。爸爸弯着腰,一只大手抓住一只螃蟹的腿把它们丢回盆里。妈妈也不示弱迅速抓住一只,为了更好的指挥战斗,我站在桌子上得意的指挥着这场战役……唉!好好的中秋节。怎么变成了月亮镶天上,螃蟹满地爬,全家一条心,战场显风采!

每次过中秋节,想到那年发生过的事。全家人不由得捧腹大笑。他们对我说:“那年的中秋啊!不知道是哪家的螃蟹跑到我家?”别人家中秋节的传说都是嫦娥奔月。而我家的传说从那年以后全变成人蟹大战。

【篇六:梦回端阳】

辛维佳

端午已过数月,我却愈发想念粽子的味道。

浸泡数日的江米,洗净的苇叶、马莲草和红枣,制作甜粽所需的白绿红三色的食材整齐码放在桌上,甚是养眼。一场指尖的艺术已蓄势待发。拿起一片苇叶,将粗的那一端卷成筒,放一颗红枣,舀一把米,再放一颗枣,把苇叶折回来包住馅料,取一根马莲草捆住粽子,下锅煮熟,伴随着清甜淡雅的粽香,一道端午节特有的美食就做好了。

脑海中回想着粽子的制作过程,仿佛已经闻到了粽子煮熟后的醉人清香。

到了晚上,我躺在床上,����中听到有人在吟唱:“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咦?这不正是屈原所作的《离骚》吗?我揉了揉眼睛定睛一看,身边哪里还是温暖的床铺,而是来到了一条小河边。就在这青山绿水之间,却站着一位潦倒之人。他披散着头发,一步一步踉踉跄跄地走着,神情悲怆,口中吟唱着《离骚》,语气甚是悲愤。难道,这就是那位伟大的屈原?我继续看下去。这时,一位渔民撑船路过,问到:“您不是屈原大夫嘛,怎么披头散发地来到这汨罗江边了?”屈原长叹一声,道:“众人皆醉我独醒,整个朝堂都是昏庸不堪的,只有我一个人是清白的。他们不愿听见正确的声音,所以我被流放到这里了啊。”

一阵对话过后,渔夫走了,屈原依旧失魂落魄地走在江边。不知过了多久,屈原望着江面上自己白发苍苍的倒影,以一种极其决绝的语气自言自语道:“事到如今,楚国都城已被秦国攻破,朝廷之中尽是些昏庸无能之人,真正有才华的爱国之士却得不到重用。对于我来说,宁可被流放到此地,也不能忍受与那些奸臣同流合污。与其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被秦国占领,还不如投入这汨罗江中,葬身鱼腹!”说完这段话,屈原怀抱着一块大石头,纵身跃入了汨罗江中。这一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屈原投江的事情很快被当地渔民知道了。这里的人们都非常敬爱这位屈大夫,得知他投江的消息更是悲伤不已。大家生怕屈原会被这江中的大鱼吃掉,家家户户用江米和苇叶包成了粽子投入江中,想让鱼儿们吃掉粽子而不要去吃屈大夫的身体。

就在此时,眼前的渔民和汨罗江突然都消失了,身边的场景也变成了熟悉的房间。这时我才明白,刚才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一场梦而已。梦醒了,但梦中屈原那悲怆无比的神情和话语,我永远都忘不了。屈原的一生,空有一腔爱国热血,然而终不得志,眼看故国沦丧却无能为力。两度遭到流放,对当权朝政的绝望和对故国失守的悲伤充溢他的胸怀,最终只留下数不清的爱国诗篇,以身殉国。如今两千多年已经过去,屈原的爱国之情却始终在激励着我们。每到五月初五端午节,屈原的故事总会被我再一次细细咀嚼。

中国的历史有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之深厚无他国能及。每当传统节日的来临,我们不能只顾着过节,更要揣摩节日背后的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激励自己坚定向前。

【篇七:念·中秋】

马艳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月的崇拜。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是一个团圆之节。

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后羿的妻子嫦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有一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送给后羿一丸仙药。据说,人吃了这种药,不但能长生不老,还可以升天成仙。可是这事被奸诈的逢蒙知道后,意图去偷这仙药,嫦娥不想仙药被奸诈小人夺了去,于是便吞下仙药,朝着月亮飞去,与玉兔相伴,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后羿。村民们为了想念嫦娥,便摆上嫦娥爱吃的食物,遥遥祝福她,因此就有了中秋节。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其中,赏月这一习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我也甚是喜欢。

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每逢十六的夜晚,我都会坐在窗前,遥看远处穿梭在云际中的月亮。夜晚的风儿甚是调皮,它们将云吹到月亮面前,试图遮住月亮她那羞涩的面庞;又将云儿忽地吹散,露出月亮皎洁的面容,月亮的光芒重撒大地,照的晶晶亮亮的,颇有“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的美感。赏着赏着,我眼前的却又不像是月亮,而是嫦娥思念亲人深情却又惨凄的面庞,我不禁又想起诗人李商隐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中秋佳节,月圆人圆,家圆国圆。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篇一:我与传统节日征文】

刘睿琛

鲁迅说过:“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民魂是什么?传统文化无疑是其核心之一,而中国的传统节日正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传统节日!要说起传统节日,那可真多了去了。正月拜年、元宵灯火、清明祭祖、端午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节日活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好不热闹!

都说“重阳登高”,在重阳节,历历代代的都有登高爬山的传统。这不,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一家人又一次相聚在我们的家乡阳泉的一处景点“狮脑山”脚下。

弯弯曲曲的环山公路像一条巨龙一样盘旋在山上。我们一行人开始登山了。瞧,一马当先的是大表哥,后面紧跟表姐和表妹,后面就是我和小表哥了。再后来,是一帮大人。在登山中,但最让我佩服的还是外公了,他有着不服老的精神。今年就是外公76岁生日了,看他身上背一个大包,望着外公矫健的步伐,根本不像一位76岁的老人,在我的想像中就像一位年轻的小伙子。

看着外公,我的心中燃起了斗志。我身为小辈,一定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冲啊!”我在心里咆哮一声,便飞奔起来。跑累了,我停下来,放目远眺,哇,山峦起伏,树木葱茂,马上让人心旷神怡。深吸一口气空气清新,顿时身心愉悦。一直到脚下不是那种特有的路的时候,我才大口大口地喘起气来。可能是我的决心打动了老天爷,让我快点到了山顶。从山顶向下望,清风徐徐,好清爽!

这次登山,我十分开心!站在山顶上,将阳泉的景色尽收眼低。可真真正正做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中国的传统节日,它让我学到了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亲敬祖、敬老敬贤的传统文化。它让我学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勤劳善良、勇敢智慧的传统美德。它让我时刻感受着浓厚的亲情,带给我无尽的欢乐与向往。

【篇二:我与传统节日征文】

费林怡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好多好多节日有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

今天我就来说端午节。也是我最喜欢过的一个节日。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以身殉国跳入汨罗江的日子。为了不让鱼虾把屈原身体上的肉吃掉。人们就用粽叶包裹着糯米投放到汨罗江里,并且人们也要吃粽子咸鸭蛋在家门前挂菖蒲和艾草。还要喝放了一些雄黄的酒,人们还要举行赛龙舟。去年,我们一起去,江津中山古镇观看赛龙舟。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举办赛龙舟的地方,江津中山古镇,因为上午下雨,原本在上午的赛龙舟改在了下午。爸爸见我对赛龙舟很感兴趣,便滔滔不绝地为我介绍起来:“赛龙舟是端午节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他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一般为二十到三十米每艘船上约三十名划手,有二十六个划手,一个舵手,两个鼓手,还有一个喊号子的。”

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下午我们走出客栈来到了河边,河边的吊脚楼悬在岩石上,为了遮挡强烈的太阳。家家户户的阳台顶上都挂着蓝布,我们走过石桥,继续向前走去……

龙舟的颜色各不相同:鲜艳的红,明亮的黄,黯淡的黑,和清爽的蓝,原来龙舟的颜色是根据四海龙王的颜色刷的漆来定的。我们刚一来到河边,划手们就出场了。他们一个个都非常强壮,不同的龙舟上的人穿着不同颜色的背心。

比赛开始了,顿时鼓声大作,观众的喊声和运动员的呼声汇成一片,响彻云霄。参加比赛的队员们用力把木桨向后滑,紧接着船慢慢地移动起来,渐渐的,渐渐的每条船都越来越快,好似发飘浮在水面上看不出来一丝波纹。

传统节日,洋溢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清秀。散发了浓浓的详情,也陪伴着小小的我快乐成长。

【篇三: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春节】

郝世杰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门的一个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每年的春节,家家户户门前都挂起大红灯笼,贴上春联,亲朋好友从远方归来,为的就是这一年一次的除夕团圆饭。

春节前,首先要做清洁工作,就是俗称的“扫尘”。这一天,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

除夕这一天是最忙碌的,早早的起床,收拾完毕后,爸爸和妈妈带着我到超市采购年货,超市里,人山人海,商品琳琅满目,两个小时后,我们满载而归。下午,妈妈在厨房里准备着今晚的美味佳肴,我和爸爸将门上的旧春联撕下来,贴上新买的春联,爸爸告诉我这就叫除旧迎新。贴完春联,我就去帮妈妈包饺子,妈妈认真地教我如何包,可我怎么也不会,每个饺子都像个小面饼似的,只能躺着,不能站着。饺子没有包好,我却弄了一脸的面粉,好似一只“大白猫”。晚上,我们一家围坐在一起吃着饺子,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等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十二点,新年的钟声敲响了,爸爸将烟花放在空地中央点燃,一阵“轰轰”的响声,天空中绽开了五颜六色的花朵,美丽极了。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我最喜欢春节,因为它象征着新的希望,新的开始,充满着积极向上的能量。

【篇四:有趣的端午节】

薛依然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有盛大隆重的春节,有象征丰收与团圆的中秋节,还有扫墓祭祖、踏青郊游的清明节……我最喜欢哪个传统节日呢?是端午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就是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妈妈曾经给我讲过端午节的由来:一个名叫屈原的人,在战国时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终于抱着一块石头,跳到汩罗江里自杀了。附近的人知道了这个消息,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水,连屈原的影也没有。渔夫很难受,他将竹筒子里的米撒下去献给屈原。

每年的端午节到来之际,妈妈会给我或买或编一条五彩绳。就是拿上五颜六色的绳子,并列排在一起,搓成一根长绳,带上玉线,上面挂个小彩珠或小铃铛,一根漂亮的五彩绳就完成了。我高兴地把它戴在手上,左瞧右瞅,再甩甩手臂抖抖手腕,小彩珠或是小铃铛像快乐的小精灵,叮铃叮铃地跳跃着。

端午节里最盼望的还是吃粽子了。粽子是用翠绿的粽叶包成的。打开粽叶,里面是晶莹剔透的江米,吃一口,软糯而清香,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每当端午节这一天,老娘总会拿出自己亲手包的粽子,让我们吃个够。

每年看着老娘包粽子,米宝宝呀,枣娃娃呀,在她的手里那么乖巧听话,感觉特别有趣我也忍不住想试试。“把米可要盛的满满的!一定要包紧裹好喽!”老娘一百个不放心地指点着,我一边听老娘说一边包。首先把两片粽叶卷成漏斗状,然后,盛上江米,再放上几颗红枣。有的时候我的手会不听话,也许是粽叶或是江米调皮,粽叶卷成的漏斗状的口总有小缝,米就撒的满地都是。勉强收拾好之后,用剩下一半的粽叶把米包住,用白色的线捆住,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老娘包的又快又漂亮,有棱有角,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我包的又慢又丑,东倒西歪,哈哈。不过俗话说得好,“劳动者光荣,劳动者最快乐。”

经过五六个小时的小火慢煮后,关火,焖至自然冷却,粽子出锅了。妈妈首先拿出一个,放在鼻尖,闭目深吸一口气,满足地说:“最爱端午节里妈妈的味道。”我呢,戴着五彩绳,吃着粽子,模仿着妈妈的样子,说道:“端午节里老娘的味道,我的最爱!”

多么有趣的端午节呀!

【篇五:我们家的除夕夜】

延睦钦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许多的传统节日。从春节的贴对联、年夜饭,元宵节的吃元宵、赏花灯,到端午节的吃粽子、划龙舟,再到中秋节的吃月饼、赏月亮……每个传统节日都别具一格,独具特色,但是其中最隆重、最令我喜欢的,还是辞旧迎新的“除夕”了。

除夕这天,全家人都团聚在爷爷家,共同度过这美好的节日。吃过午饭,我们一家人便忙的不亦乐乎!你瞧,厨房里,奶奶、妈妈、婶婶洗菜、烧饭、炒菜,“叮叮咚咚”的碗盆碰撞声,“铛铛铛”的切菜声,“哧哧啦啦”的炒菜声,这些美妙的声音构成了一曲动听的厨房交响曲;再看那边房间里,爸爸和叔叔在房间里爬上爬下,打扫房间,糊窗花、贴对联、挂灯笼,张灯结彩,好不热闹!这边客厅里,爷爷带着我和两个妹妹,围坐在茶几边,一边打扑克,一边吃着美味的零食,还不时地瞄几眼我们最喜欢的动画片。整个家里热闹非凡、其乐融融。这就是我们家除夕夜的前奏。

不一会儿,餐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美味菜肴:黄澄澄、香喷喷的炸鸡腿,红绿相映的鱼香肉丝,酸甜可口的糖醋排骨,五颜六色的水果沙拉,热气腾腾的大饺子,象征着“年年有余”的大鲤鱼……真是色味俱佳,让人垂涎欲滴。“开饭了!”奶奶喊到,我们家的除夕之夜就这样拉开了帷幕。大家围坐在餐桌前,互相送上最美好的祝福,长辈们还为我们三个小家伙送上了大大的红包压岁钱。一双双筷子在餐桌上飞舞,一句句祝福在餐厅回荡,一阵阵暖流流进了全家人的心窝……

年夜饭过后,我们全家人都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除夕精神大餐——春节联欢晚会。八点整,万众瞩目的春晚开播了,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相声小品,使人捧腹大笑……

不知不觉地,已经快到十二点了,我和爷爷、爸爸迫不及待地来到楼下放烟花。此时,楼下的人已经很多了,接二连三的烟花打破了往日沉寂的夜晚。一会儿,满天金灿灿的,犹如丰收的稻谷撒满天;一会儿,又是满天红艳艳的,好似夕阳时的晚霞铺满天,真是流光溢彩,美丽极了!我们也拿出了精心准备的“火箭炮”、“春雷炮”、“群龙争月炮”,开心地放了起来。这时,天空中绽放的烟花已经数不胜数了,此起彼伏的烟花似在争奇斗艳,又像在展示着人们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新的一年就这样被我们迎来了……

这就是我的家——温馨和谐的家,这就是我们家最爱的传统节日——团团圆圆、红红火火的除夕夜!

【篇六:传统节日之美】

张思涵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是一个国家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象征。每一个节日都记录着中华民族的特色和习俗,记叙了古代历史的文化。除夕、春节、元宵节还是中秋节、七夕或重阳节都记录着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下面我就带领大家领略这独特的节日美。

有很多民族都保留着自己独特的习俗,而这些成就了一个个民族传统节日,如泼水节,火把节等。这些节日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浓重的民族风在节日中充斥着,给人以亲切的情感。每一种民族节日音乐都让人体会到这些民族的风情与千百年来很重要的文化习俗。

二十四节气其实也是中国传统节日。立春,立夏,立秋,每一个节气,每一个中国节日都有自己浓厚的额文化气息。寒食节,清明节也是以节气命名的,也可以说这些节日命名了这些节气。寒食节又称“禁火节”,在节日当天不得用火,只能吃前一天做的冷食。而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寒食节的后一天就是清明节,清明节是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的后面,又在谷雨之前,清明节不仅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非常重要的祭祀节日。汉族的一些少数民族也都过清明节,延续这古老的文化传统。

春节和除夕是中华传统节日最大的亮点。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便是春节。除夕和过年、大年夜都是指同一天,春节则是指大年初一,也就是新年农历第一天。除夕这天,要贴春联,挂灯笼,穿新衣,这一天,所有人都不会睡觉,叫做守岁。

春节又叫年节,古时候人们称它为“元旦”。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起源于殷商时期,到了民国时期,时间改为农历,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而公历的一月一日则称为元旦。

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我也只是列举了几个例子,每一个节日都蕴含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节日特有的经典习俗,在中国节日的传统文化中,我知道的也不多,但中华传统节日的独特的美吸引我去钻研更多,学习更多。

【篇七:传统节日——中秋节】

贾明粲

八月十五,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在这样的节日里,最当仁不让的“明星”就是月饼。

大约在一个月之前,在商场、超市、临街小商店都已开设月饼专卖区,造型各异,包装精美,各类,各厂,各式的月饼,使人眼花缭乱,一派喜迎中秋节的气氛。

中秋节,虽然没有春节那么热闹,但从骨子里,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文化中,流露着一种对家人,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

在我家,每年临到中秋前几天,爸爸妈妈总会抽出时间,带着我,带着精心挑选的月饼,去看望爷爷奶奶,姥娘和姥爷,还有去姥姑、姥姨、姥舅等等十几家亲戚家。

刚开始,我还觉得挺新鲜,可是走了几家后就感觉烦了,然后问妈妈:“咱们就这样挨着去这么多家送月饼有必要吗?人家也不是没有,烦不烦啊!”

妈妈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孩子,你可不能这样想啊!孝敬老人,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平时爸妈上班忙,顾不上,可是,在中秋节这样的团圆的节日里,我们就应该抽出时间去看望长辈们,感恩他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给予我们的养育之恩及照顾之情,等你长大后,也要这么做,不管多忙,也要回家看看,走走亲戚。有句古诗讲的很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诗就是期盼团圆的诗句。”

我听了妈妈的话以后,顿时明白了,也深深的记在了心里。也在心里默默的祝愿全天下人们都能团团圆圆,没有分离,也要把爸妈教会我的孝敬长辈传承下去。

中国的传统节日缤纷多彩,有喜气洋洋的春节、朝气十足的端午节、绿色环保的植树节,还有这一家团圆的中秋节。

我爱我们的传统节日。

【篇八:我与传统节日征文】

胡昊泽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许多种。在北方过春节时更是数不胜数。比如除夕团圆夜包饺子、吃饺子,元宵节转黄河阵、闹花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除夕夜包饺子、吃饺子的趣事。

每逢大年三十傍晚,我们全家人就会围坐在一起,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包饺子。饺子的馅有很多种,有猪肉大葱的、有香菇北瓜的,还有韭菜鸡蛋的,真是口味众多、各投所好。最后奶奶还会准备几个硬币,这也是除夕夜包饺子用的一种必须的“馅”。怎么还会吃“硬币”呢,太奇怪了!

先说包饺子吧。这包饺子可不是件容易做的事。妈妈先端来一盆温水,再把面放进盆里,边浇水、边和面。刚开始和面的时候,面都粘在了妈妈的手上,说明和面也是一种技巧。面和好了,奶奶对我说:“我来擀饺子皮,你爸爸包饺子。”我说:“我干什么呀!”奶奶说:“你看着我们怎么包,学会了你再包。”“不行,我要擀饺子皮。”我说。“那你就先跟我学吧!”奶奶说。“行!”我在奶奶的帮助下,擀了一片又一片,虽然有的方、有的圆,但在爸爸的努力下,还是包成了饺子。在包饺子时,奶奶把四个硬币分别包进了饺子里,包好后再把它们混放在了其他饺子中间。啊,原来这些“硬币”饺子还真是用来吃的!

包好的一个个饺子像一艘艘准备下海遨游的小艇,整齐地排列在竹蓖上。我心想:饺子一定很好吃,我要让这些饺子“小艇”快快“开”到自己的肚子里去。妈妈把饺子一个一个地放进开水锅里,饺子在锅里上下翻滚着,不一会儿就被煮熟了。奶奶把饺子端上桌,我一闻,真香啊!迫不及待地把一个饺子放进嘴里,感觉味道美极了。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各种味道的饺子时,我突然吃到了一个坚硬的东西,赶紧吐出来。一看,是硬币!奶奶高兴地说:“你是第一个吃到幸运饺子的人,明年一定会心想事成的!”

“硬币”饺子象征着幸运。谁吃到它,就意味着来年大吉大利。中华传统文化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