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家乡的竹笋作文600字

admin 四年级作文 2023-09-21 133

今年春节,爸爸妈妈带我去了老家的毛竹之乡——竹山村。这里风景秀丽,房前屋后都是青青的竹子,可把我吸引住了。

来到老家的第二天,气温有点低,但是阳光灿烂,令人觉得十分舒服。我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爷爷却扛上锄头,喊着:“婧丫头,和爷爷上山寻“宝”去。”我听蒙了,不知道爷爷那葫芦里卖的是啥药?这时,爸爸对我说:“爷爷逗你呢,他是去挖冬笋,你去和他做个伴吧,顺便也长长见识。”我一听乐了,兴奋得一路上小跑着跟着爷爷。

到了山上。爷爷躬着身子,在竹林间左瞅瞅,右瞄瞄,还不时地抬头看看天空,就像一只捉老鼠的猫。我忍不住好奇,问起爷爷:“笋在哪呀,您这是在干什么呀?”爷爷笑眯眯地用手指着竹子的顶端说:“竹尖往哪垂,竹笋就朝哪个方向长出来,你再看看这,肯定有宝。”顺着爷爷手指的地方,我看到有一小块土面微微隆起,上面还有一条细细的裂缝,可我睁大眼睛,什么也没看见。不等我再问,爷爷已经抡起锄头,小心翼翼地把旁边的土刨开。还没挖几下,就露出了一只小小的竹笋,尖尖的脑袋,嫩黄的笋壳一层裹着一层,可爱极了。爷爷把它挖出来后,我把它捧在手里,触摸着上面一层薄薄的绒毛,真是爱不释手。后来,爷爷又接连挖到了好几只,我们满载而归。回来的路上,他还告诉我,竹子全身是宝,可食用、可入药,还可制成工艺品。

回到家里,奶奶将竹笋剥去壳,洗干净后切成薄片炒腊肉,那个香呀,真是没法形容!爸爸说:“竹笋是一种美味的山珍,只有客人来了,山里人才会拿它出来招待。平时,乡亲们都不会去动它的,因为一只竹笋就是一棵竹子呢。”

这一次挖竹笋的经历,真是有趣,太令人难忘了。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翠竹!

当人生的旅途被简化为一趟直达终点的列车,你是否愿意拉开车门,以自己的脚步丈量人生,只为能细嗅路旁盛开野花的芬芳?

生命,不该只是起点到终点的简单路线,真正可贵的,是这趟旅途本身。

可现今的孩子们,往往才呱呱坠地,便已被塞入了这趟直达列车。报什么特长班,上什么学校,从事什么工作……这些都已在车站的站牌上规划得井井有条,简单明了。看上去孩子们只需要按部就班,就能拥有美满幸福——至少在家长眼中如此——的人生。

诚然,这样的安排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古人一生难以觅得的知识,在今天只需十几年的课程便可基本掌握。而简单明了的规划,也避免了在探索前路复杂中所“浪费”的时间。可随着这列直通车匆匆行进的孩子们,又如何会懂得“三十功名路八千”的少年豪迈,又怎么能知晓“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壮志凌云?

当直通山顶的缆车横亘在蜿蜒灵动的山路上方;当囫囵吞咽的快餐取代了精细讲究的传统菜肴;当寥寥几页的提纲概要替代了连篇累牍的经典著作,生活中的最后一点诗意在精神的废墟中是否已无迹可寻?

这样的社会现象,折射出的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为了提高效率,一幢幢大楼变成了弱不禁风的“豆腐渣”;为了争赶时间,一名名工人沦为了不眠不休的麻木机械;为了加快城市化,一座座城市变得“千城一面”,无数人的故乡忘记了自己本来的模样。这样的加减法,增加的不止是效率,更是利欲熏心,减少的不止是时间,更是生命的诗意。我们在埋头赶路时,已忘记了自己当初为什么而出发。

深究这急躁的社会背后的症结,我们不难发现,一切都是“一元价值论”在作祟,而它的核心正是金钱。在这个崇尚物质利益的时代,人们的追求简单得只剩下钱,而幸福的标准也简化为了有钱与否。人性与情感被明码标价,理想与尊严已待价而沽。简单的“一元论”使我们在对金钱的追捧与争逐中,忽视了金钱之外的整个世界。

雨果说“动物是生存,而人是生活”。但当价值简单得只剩下单一的标准——金钱时,人便与野兽无异了。面对“一元论”的咄咄逼人,我们需要对精神世界多一些坚守。生活不止有眼前的利益,更有诗和远方。我们可以对腰缠万贯者抱以崇敬,但我们更应对坚持理想者怀有尊敬,而不因为他们的财富与地位区别看待。让更多更复杂的价值被社会认可,精神与物质才能重新在社会的天平两端平衡,我们才能重新学会“生活”。

走下人生的直通列车,我徒步面对路途的复杂。我静静听着路旁野花的芬芳告诉我,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