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红枫古道,道古枫红”常常被人们津津乐道,而那蜿蜒的古道也是我记忆中最绚烂的一抹色彩……
秋日的阳光不再有夏日那般炽热,缕缕秋风中夹杂着秋意,染红了那漫山遍野的枫叶。风盛之时,狂舞的枫叶如波浪一般,在风中涨落,是多么的多壮观!风轻之际,它们在枝头摇曳,那些随风游荡至远方的低语,向人们诉说着什么?
那时我常与父母或伙伴流连于那连绵枫树之下。有时,伴着林间穿梭的风,去追逐那飞舞的红叶;随那时起时落的落叶漩涡,在青石板上跳跃,不定的步伐时而灵敏地躲避那满地的红叶;时而刻意走下青石板,在凹凸不平的土路上、无尽的红叶中,聆听脚底落叶的细语……
抬头,枝头缀满的红叶漫延着,溢满林道上的天空。风来了,与它们嬉戏;雾的莅临却使它们沉静。朦胧间,似乎是云落下来了,带着秋日淡淡的凄凉;缥缈的迷雾中,斑斓的枫叶若隐若现。柔和的阳光轻轻落下,驱散浓雾,渡满一树的枫叶,叶缘那些细致的线条逐渐柔和起来,许些阳光从树叶的间隙中悄然落下,古道上犹如零星地撒上了星光。火蝴蝶般的枫叶轻盈地站在枝头,在丝丝风中缓缓摇曳、舞蹈,他们常常不甘寂寞——轻盈的蝴蝶常常随风离开枝头,在风的纹路中旋转。流转的风中,红叶犹如轻盈的雪花飘落,奔向那香气馥郁的大地。游人的眼中盛满了红叶,耳畔回荡着落叶的歌声。
现在,在上学路边,些许不知名的树叶也会在秋季悄然落下;在风中默默染红,只不过不是枫叶罢了。高楼间的风卷席而过,呼啸着挟走红叶。恍然间,那些在风中起伏的红叶,竟给我带来了熟悉的感觉:斑斓的红蝶踮起脚尖,舒展双臂,那一袭轻盈的长裙,色彩却各不相同:深红的缎面夹杂着几抹明黄,浅棕的小圆点在布面上零落地分布;浅黄、浅红与少许绿色在裙摆渐变;橙红与纯红恰到好处地渲染着……视线随红叶落下,看到的却是水泥路面与灰尘,呼啸而过的汽车将进记忆中的画面与眼前之景碾断。
秋天伴着凉意已悄然降临,林立高楼外的故乡,那些在林间穿行的风,你可否告诉我,枫叶又红了吗?
在国庆假期里,我和姐姐一起参加了“重走长征路”的活动,“长征路”可不是让我们走25000里那么远的路,而是让我们去体验下长征路途中的几个项目。
到了集合地点,我们都换上了蓝灰色的军装,戴上了八角帽,呵呵,我也成为了一名小红军了。然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坐上汽车,来到了孔陈邓村的红色教育基地,开启了长征之旅。
“乌蒙磅礴走泥丸”,首先就是“红军过草地”项目。只见一片泥泞之中,树立了很多的铁桩子,左右两个桩子相距挺远的,而前后的距离就更远了,并且有高有低,看起来很困难。我们排成了一队,我是第一个“过草地”的,我把两只脚踩在左右两边的桩子上,一步一步的向前进军,费了好大的力气我终于通过了。
“更喜岷山千里雪”,过完草地就要“爬雪山”了。“雪山”是在一个土坡上悬挂了一张大网,我们要通过网格“爬雪山”。我双手拉着上面的网格,双脚踩着下面的网格,努力的向上攀登。终于,“雪山”也被我们踩在了脚下。
“大渡桥横铁索寒”,紧接着就是“飞渡泸定桥”,“泸定桥”是在水面上由6根钢索组成的。过“泸定桥”必须是两人一组,相互扶助共同通过。首先是张鑫怡和刘千荷两个小红军一组,刚上桥的时候,她们走的还算平稳,可是到了桥中间,铁索就开始摇晃起来。大家都屏住了呼吸,紧张地看着她们。为了让她们可以更平稳,我们其他人都压住铁索,还大声的为她们呐喊助威。在我们众多人的共同努力下,铁索不再摇动了,她们也顺利的过了“泸定桥”。
后来轮到了我和姐姐一起通过,看着眼前的“泸定桥”,我的心里直打哆嗦,它好像是一头凶猛无比的野兽,正向我张牙舞爪。踏上“泸定桥”,铁索摇摇晃晃,好像随时都能把我甩下去。我紧紧的拉着姐姐的手,心砰砰直跳,像是有一只不安分的小兔子在跳个不停。我的额头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汗珠,手心里也出汗了,这时我听到了大家都在给我们呐喊助威。“一定要走过去”我暗暗下定决心。小心翼翼地在摇摆不停的铁索上慢慢行进,终于在大家的欢呼声中,我通过了“泸定桥”。接下来,我也努力地为别的同学助威,最后,我们这支“小红军”全部通过了“泸定桥”。
这几个项目其实不足真实长征的万分之一,通过这次活动,我体会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艰辛,飞渡泸定桥的艰险,我们新中国的建立是多么的不易。缅怀先烈,让我们好好学习、奋发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