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坐在窗明如镜的教室里,唱着《父亲》这首歌,我泪如泉涌,眼前浮现出父亲那高大的身影。
记得那是个寒冷的冬天,天空灰蒙蒙的,像是一幅暗淡的山水画,父亲依然在老地方接我回家。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我赶紧弯腰躲在父亲的背后,而父亲却尽力的挺直他那早已不再挺拔的腰。寒风嗖嗖的吹着,我的两只脚调皮的蹦着。
一不留神,我的脚蹩进了车后轮,我们摔倒了。我的脚顿时鲜血直流,父亲顾不得身上的灰土,急忙抱着我就朝卫生室跑去。
我躺在父亲的怀中,听着父亲“咚咚”的心跳声,伴随着“呼哧呼哧”的喘气声,那么冷的天,可父亲却是满头大汗,我的泪水一下子模糊了双眼。父亲一口气跑了两里地,嘴里还不停的埋怨着:“都怨我,都怨我……”。
后来,母亲告诉我说,那天父亲去接我时还发着烧,可是他从来没说过,那一刻,我明白了什么叫父爱如山。
为了能让我上学,他经常是忙完了农活,又去建筑工地当小工,一天到晚没日没夜的干着活。每每看着父亲蹒跚的背影远去时,我不禁泪眼朦胧。作为女儿,我怎么忍心父亲如此劳累呢?可是父亲总是坚持不让我干一点活,只是让我多读书,他常说“我这辈子没读成书,你娃一定要争气,好好读书,长大才有出息”……
父亲每时每刻都关心着我,爱护着我,给我依靠,给我力量。父爱如山,如山那般高大,如山那般默默的挺立着,如山那般无私的奉献着。
时下季节,如果你漫步在山间,最常见的莫过于未见其花而先闻其香的金银花了。
金银花不像野菊花那样漫山遍野全面开花,而是生长在坡坎崖壁,它属于藤类植物要借地势之利方可攀附。从电脑里查知:金银花,又名银花、金花、忍冬花、金藤花等。每当春末夏初,我国南北诸省的山区、丘陵,都有这种蔓藤爬攀植物,开黄白两色的鲜花,清香扑鼻,这就是“金银花”。花开时初为纯白,继而变黄,十分好看。采集该花颇有讲究,须在晴天清晨露水刚干时摘取,并及时晾晒或阴干,这样药效才佳。据有关文献记载,金银花在我国已有2200多年栽植史。早在秦汉时期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载有忍冬,称其“凌冬不凋”;金代诗人段克诗曰:“有藤鹭鸶藤,天生非人有,金花间银蕊,苍翠自成簇。”
金银花虽名字贵为金银,其实不算名贵花草,但却很实用。
在山间,它散发的股股清幽之香会牵着你的鼻子、推着你的步子一路寻去,映入眼帘的是一簇或一堆金银花,有开的正盛喇叭型白色的花,也有即将衰凋黄色的花,还有含苞待放棒槌型淡绿色的花。小心掐摘一些带回家,平晾在屋内一角,顿时满屋生香,沁人心脾。它的香味似桂花、栀子花,但又似有差别,我品不出来。用金银花泡茶喝,除茶香花香让你陶醉外,另外还有降血压、清热养颜等功效。初夏闲暇之余我常到山沟间去寻觅,一路掐摘一路留香,累了渴了便就地取材,掬一捧山泉或采一把桑椹,这滋这味,也非是人人都能享受到的!
金银花现在已经作为扶贫项目,在我的家乡人工扩大种植,它将为扶贫攻坚大显身手,我爱家乡的金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