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以回眸为题的作文800字

admin 初三作文 2023-09-21 124

每个血色的黄昏都伴随着凄寒的晚风和滴泪的残阳,晚霞把一切都染成飘渺而虚无的浮动泡沫,那么虚假而动人。窗外是令人多愁善感的落日,窗内是明亮而沉静的一点萤灯。

雪白的信纸推动夜的无声,我提笔却写不下满腹惆怅。她离开的那天也是这么一个残阳似血,却没有那断肠人在天涯。

她回眸一笑,我曲终人散。

往前看是无边无际没有尽头的黑暗,往后看是早已空空荡荡宛如白昼的黄昏。

记得她亲手拭去我的泪,对我说:“回眸只能重温往日的悲伤,却不能创造日出后的未来。”是啊,但没有人可以割舍这份延续九年的友谊,而不是所有温暖都带来欢笑。

夜未央,风未上。窗外是她小时候栽下的柳树,而在这漫漫秋夜我看不见一丝翠意。

曾几何时我以为我拥有漫天繁星与满室夕阳,现在才发现这只是儿时快要醒来的一场大梦。

我想着她意味深长的话,情不自禁地回眸,好像这样她便能重新握紧我的手。但在目光闪过的一瞬,我却发现门缝里有一双同样晶莹的眼睛。那是母亲倚在门框上的叹息声,肆无忌惮地占据我的心灵。

“这孩子……“

我听见她哀婉的叹息,像是狠狠地抽了自己一耳光般。是啊,我竟忘了。最过悲伤的不是多愁善感的自己,而是看着女儿一天一天消极的慈母。原来她也体会过我的悲伤,却超越了天下所有人的断肠之悲。

我泪眼朦胧地再次回眸,却瞥见窗外不知何时亮起的万家灯火。它们自顾自地零落,却孜孜不倦地温暖了迷途的人们。

蓦然回首,即使她已不再,灯火依然阑珊。门被悄悄地掩上,独留泪痕未干的我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窗玻璃上的明亮。我忽然觉得她是个智者,一个点醒我的智者。

回眸不仅仅是昨日的忧伤,还有一路走来留下的繁星点点。未来的我回眸现在的我,也会有一缕温暖寒窗的目光流露。

向前看是生机勃勃清丽疏朗的黎明,向后看是空灵旷远高邈无声的星夜。

辛弃疾的“灯火阑珊处”固然好,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回眸找到一直等待的那个人。而更多的人们,则是在经历过无助绝望的黑夜后,昂首迎接即将到来的,代表新生的黎明。

夏夜十点钟,月色惨淡而悲伤。

雨下得好大。一道道的水帘纵横交织,挤不下一丝空气,一抹光亮。离愁般浩荡的江水从云端飞泄而下,咆哮着,哀鸣着,落向大地。把声音震撼到仿佛失聪一般,心里只剩下滂沱的雨声。

目光射向窗外,似乎穿透了小窗,又仿佛徘徊于窗上流动的雾气。很久没有过这样张狂的雨了,吵得人无法入睡,却又带来潮湿的清凉。也好久没有停下来让脑子自己思考了,随着自然的变化,随着成长的脚步。

不去刻意地寻找什么、搜索什么,思绪就到了那震耳欲聋的雨声上。可真是响啊,响到没有什么词来形容。刺耳、欲聋、喧天,这些词语也能用来形容普通的大声、机器的声音,却并不贴切这自然洒脱的雨声。可心中与屋外却是俨然两个世界。纵雨声再大、再无法形容,可也影响不了心中那无欲无求,蜕尽烟尘的静。

这可真是一种奇妙又无奈的关系啊。

也许,当一个人眼里是霓虹与牵挂,这雨声定能破坏他心中之静,使他焦急地思虑欲望与远方,同时将这声音置于噪音之列。而当他眼里只有孤鸟与斑马,无论雨声再大,也必成为他心中寂静的一份,羽化而登仙。

显然,只是个人心态不同,意境不同,看法不同罢了。

可是,动与静,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老子讲的“阴阳相滋生”,大音希声,大智若愚,静到至静就成了动,动至极动就成了静吧。而若没有动,哪里�砭材兀棵挥芯玻�又何以来动呢?事物是流动的过程,动以静为基础,静亦以动为基底而已。动与静,并不是保持相反,而是保持着玄妙的平衡。无所谓争动与静,只有那润泽万物,玄之又玄的“道”了吧。

那我们的生活呢?既然看似相反的事物都保持着相对的平衡,好与坏,正与反,对与错,生与死,又有何区别呢?如此,该如何信誓旦旦的努力,拥有成功的喜悦呢?

那就遵从天地万物之母的道吧。顺其自然,无争无为。或是遵从自己的内心。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夏夜十点。起于雨声和内心,我瞥见了万物的本质与自己真正的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