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总是这座城市中最感到冷的人。
当北风呼啸着,卷着朵朵雪花奔来的时候,连睡梦也将无法维持了。工程被迫中止,只裹上一件怪异的棉衣,在一个临时搭建的小棚屋里,满怀期待地等候天气转暖。
即使是在夏天,他们还是会穿一件带着汗渍的衣裳,远离人群。他们是生活在这个城市,可是却和这里的人走着不同的道路,仍旧很冷。
他们也是这座城市中最不谐调的一部分。
你看到过农民工生活的场景吗?他们的身上,永远搭着一条看不出颜色的不知能否被称为毛巾的布,累了就擦一下汗水,继续干。他们的一日三餐,总是馒头就着自家腌的咸菜,或是煮的稀里糊涂的一碗面。但是在晚上,天刚擦黑的时候,总能在棚屋附近听到欢笑的声音,渐渐息止,归于睡梦。那是他们自己的天地。但没有人愿意挨近他们,挨近那冲天的汗味。
他们还是最困的群体。
不知你是否见过这样的一组照片:一个大人正在打理自己装着水果的小车,而靠着车的孩子早已睡着;一个养鸭人干脆在地面上睡着了,而他的鸭子在旁边围着他,好像在给他站岗;一张大图,容纳了拥有各种各样怪异睡姿的人群,也许有的人看到那样稀奇古怪的睡姿会捧腹大笑,也许更多人会想起自己,想起暴晒下、阳光下那个困乏的自己。
就是这样,加班的文员会在最后一个钟头渐渐眼神迷离,补课的学生会在最后一节课看着课本的最后一个字慢慢模糊。
在人们感叹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在角落中的梦境被轻易遗忘了,他们才是这个社会发展的见证者和缔造者。中国梦的微小组件,高楼大厦是他们建造的,但他们无权享有,优质美食是他们运输和制造的,但他们无权品尝。很多的人为了追赶那高速前进的列车,不停地奔赶,可是,当一个梦境结束的时候,他们看到的仍是在浓烟滚滚中消失的列车尾部。其实他们只需要在列车上找到一个可以放置梦的地方——一张安稳的睡床。
往事如烟,记忆如尘。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记不清已经上了多少节课。可是,那一节午休课的情形却时常浮现在我脑海中。
那是七年级下学期快期末考的时候。我们得知了英语刘老师要走的消息,大家都很伤心。因为刘老师对我们真的很好。她不仅是我们的老师,更是我们的好朋友。可是,好几次,调皮捣蛋的我们把这个好朋友给气哭了。但她依然为提高我们班的英语成绩努力着。
于是,施画和其他同学就想了个办法欢送老师。她们用彩色粉笔把黑板装饰得很漂亮,黑板边缘用彩色波浪勾勒出板块,在旁边画上了小蝴蝶,小气球。最中间写上了“刘老师有缘再见!”同学们也在周围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各种各样的字体,各种各样的颜色,包含的只有对老师的不舍。
黑板装饰好,窗帘拉上,教室里顿时变得暗了下来。一切准备就绪。英语课代表下去喊刘老师。此时,我的心在怦怦地跳动着,待会看到老师,我该说些什么?我该笑还是该沉默?再看看周围的同学,以往喧闹的教室变得格外得安静起来,他们都在静静地等待。突然,“吱呀”一声,一道光从门里钻了进来。万佳琦等同学簇拥着刘老师走进了教室。蒙在刘老师眼睛上的手松开了,老师看到了我们为她准备的惊喜,还有坐在位置上静静看着她的我们——
那一刻,她被“惊”到了。只见她用双手捂着嘴巴,眼睛里慢慢闪出了泪,声音哽咽:“我没想到,没想到,你们……我还记得我们高中毕业时,也是这样,给我的老师送别,当时,我们也是在黑板上签了名。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有这么天,我也会有这样的经历。”她的话,一字一句,我还清楚地记得。
时间在这一刻变得凝固,所有的准备都不需要了,全部化作泪水不自禁地流了出来,怎么也止不住,好几个同学都把头低了下去。班级一片低声抽泣。她看见了,反而走过来笑着轻轻拍着我们的后背,温柔地说:“不要哭了,开心一些。”
大大的眼睛,圆圆的眼镜,披在肩头的中长发,简单的T恤衫和牛仔裤,喜欢拍照片,喜欢和我们分享笑话,有着和大熊猫“刘文莉”一样的名字——我们的英语老师。
初见,分离。一年,就这样过去了。到现在,我依然记得她那银铃般的笑声。微风吹过,留下的,是无尽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