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800字

admin 读后感 2023-09-21 138

《寂静的春天》这本书是我妈妈很多年前买的生命三部曲中的其中一本,当时看妈妈读得津津有味,我随手翻了翻,但并不太看得懂。当老师提到这本书时我才记忆起来。

但是直到现在,当我翻出这本书,还是有种不太想读下去的感觉,因为我还记得当中有很多专业术语让我觉得乏闷。不情愿地打开书,看到序幕时却惊呆了,作序的竟然是美国前副总统,这让我开始好奇这本书的作者蕾切尔。卡逊是一位怎样的女性,能写出让总统写序的书。

第二遍读书依旧是跳着阅读,看到那些专业代码之类的内容依然会跳过,但是这次我是“有任务”阅读,反倒可以抓住一些重点。我明白这本书不仅仅是给青少年看的,反而大部分的读者可能是生物学家类的专业人士,但是蕾切尔却把这似乎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写得生动形象,让它成为了科学性散文。

我也了解到这本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工业开始快速发展,生产力水平快速提升,但是空气却开始出现污染。当时的洛杉矶是工业污染,人们把这些污染看做烟雾,没有人关注这些环保问题。蕾切尔勇敢地站出来,义不容辞地开启保护环境的行动,尽管这个过程历经艰难,甚至受到歧视,但是她勇敢地披露真相,敢于挑战现代工业发展中为了追求高产高利润而大量投放的DDT等杀虫剂和农药等化学用品,提前警告人们这些产品带来的不易察觉的地球危机。读这本书,在平实的语言中却感受到了无比强大的震撼力,犹如一声春雷打破春天的宁静,犹如一声呐喊回荡在旷野中,惊醒世人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对子孙后代的责任,用一个一个案例分析,用一个一个事实说话,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将全面的研究和鲜明的论点带给读书,阻止历史发展进程中错误的偏离,使读者如梦初醒,在发展的同时切记保护植物,保护动物,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寂静的春天》不仅使政府开始关注环境问题,也唤醒了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他把民主的力量注入拯救地球的事业,渐渐地,即便没有政府的主导,人们也会自觉地制止危害地球生态的杀虫剂类的有害产品,保护生态环境。

蕾切尔。卡逊让我们重拾现代文明中几乎消失殆尽的基本观念,引领生态环保的方向,她对科学的钻研精神,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真相的敢于抗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天色渐暗,她的车子快要看不清了,雨中的我们,及时登上了末班车。时光飞逝,她的容貌我已记不清了。但她始终像一缕阳光,照耀着我的心扉。

那是早冬的一个下午,五点半左右,天已染上些许墨色,我们母子二人接到父亲的临时通知,须赶回20公里外的学校。但父亲却不能来接。

打点好行装,我们到小区门口打的,抬头望天,空中却偏偏点缀着些黑云,雨滴也不合时宜地落了下来,把仅有的一丝金光逼退了一一最多还有二十多分钟就天黑了!

路上,稀稀落落地行驶着两三辆家用轿车,偶尔一道黄光闪过,却也毫不迟疑地奔腾而去。路边杨柳们似乎也在为我们而焦急不安地挥动着枝条。似乎想为我们拦下一辆车。但也可能太冷了,他们大多都战栗着。

天空又浸了一遍墨色,可我们仍在原地踏步。就在我们几近绝望之际,一辆白色的小轿车在我们期盼的眼神中减速,直至停下。

“搭车吗?去哪儿?”清脆的女声简直如同天籁。“是啊,到汽车站!”母亲期望着说。“顺路,上车吧,”她热情地说。

“谢谢了”我们异口同声道。

车内的装饰简单而整齐,车中一尘不染,显然是精心整理的结果。女车主一路上与母亲客气地攀谈,窗外不知何时下起了雨,应该冷气逼人了吧!但我却丝毫不感到寒冷,一瞬间竟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到车站了,我们下了车。但她却急忙地掉转车头,生怕我们付钱似得,向南逃走了一一向着我们来的方向。

天色渐黑,她的车子已经快看不清了,雨中的我们及时登上了末班车。

时光飞逝,她的容貌我已记不得了,但她始终像一缕阳光,温暖着我的心扉,激励我去帮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