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伟大的革命家,弃医从文后,励志用笔唤醒中华民族的灵魂。他的一生不断地批判,不停地革命,他“革”的是所有人的命,最终却连自己的命都没能“革”去。
鲁迅留洋归国后,极和反对包办婚姻的他仍娶了一字不识、缠小脚的朱安。但他没有如徐志摩那般无情,绝决地与张幼仪离了婚;也没有像胡适的担当,与自己的结发妻子携手共老。鲁迅心里有的只是义务、法律意义上丈夫对妻子赡养的义务。
可怜的朱安,像千千万万中国古代妇女发,一生忠于自己的丈夫,晚年却孤苦伶仃,穷困潦倒。
或许有人说,倘若鲁迅能果断地与朱安离婚,也许她会成第二个张幼仪,发愤图强,留洋,拥有自己的事业。但朱安不是张幼仪,她的命运更多是孑在一人,终身无法再嫁,漂泊不定。鲁迅的做法虽与胡适无法相提并论,但也保障了朱安的生活。
历史就是历史,没有如果和倘若。我们与鲁迅并非同一时代,无法了解当时的环境与社会,更无法体会到鲁迅做法背后的深义。我们不能洞悉世界、预测未来,也就不会知道朱安事件最好的解决办法。惟有无悔、无愧!
我不是当事人,没有资格,也不应该评论。
上大班时,我才六岁,正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年龄,全家人都围着我转,我享受着这幸福的时刻。有一天,妈妈和我商量要给我添个小弟弟或妹妹,说家有二宝是最完美、最幸福的。一开始我可不是这样想的,很排斥,不能接受,心想:“哼!二宝谁稀罕!”但是妈妈一直耐心的和我沟通,经过我的同意给我生了个弟弟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酸甜苦辣,但我是幸福的!
2015年7月7日,我们家迎来了一位新成员——可爱的小弟弟,正好凑成一个“好”字,真是完美!我们商量给他取名——钱官佑,希望他能得到大家的保佑。弟弟在我们的爱中一天天长大了,他有时很调皮,有时又很懂事。我们俩时而打打闹闹,时而相亲相爱,让我的生活增色不少!
我们家每天晚上是最热闹的时候,用一个词形容最恰当了——“鸡飞狗跳”。我做作业的时候,他总要来“拜访”我,一会儿动我的笔盒,一会儿把我的书画的乱七八糟的,一会儿又缠着我和他做游戏,但是我作业没完成,没办法陪她,他就一直哭闹,甚至在地上打滚撒泼……他这样影响了我。妈妈一看生气极了,冲着我和弟弟一阵“河东狮吼”。特别是练习舞蹈基本功时,弟弟总爱学我,在一旁调皮捣蛋,有一次我练脚蹬天,妈妈正准备给我拍照,弟弟冲过来,一手把我推到在地,当时我就疼得大哭,妈妈气得狠狠的用竹条打了弟弟的小屁股,弟弟“哇哇”的嚎啕大哭……
妈妈上班没在家时,弟弟和我最好了,总喜欢粘着我,要我陪他洗澡、吃饭、睡觉、讲故事……我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你们俩都是在妈妈肚子里长大的,你身上有妈妈的味道,弟弟喜欢嘞!”听了妈妈的话,我更加疼爱弟弟了。有一天,妈妈脚扭伤了,行动不方便,我耐心的喂弟弟吃饭,看着弟弟满足的笑脸,大口大口的吃着饭,边吃边说还要。弟弟这么乖,这么喜欢我,我开心极了!晚上,弟弟洗完澡,大声的叫唤着:“姐姐,我好啦!”我一边写着作业,一边说:“弟弟,姐姐写完这行字,马上就来,等等哈!”妈妈说看到我和弟弟相亲相爱,是最幸福的事了。
我爱我家的二宝——钱官佑,我要和他一起快乐成长,我永远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