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历史,源远流长,而经典就是历史的结晶体,它蕴含了代代人的智慧与豪情壮志。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内涵,它才被后世人所传诵,永垂不朽。
而如今,中小学生的语文教材已有低幼化的现象。“太阳公公”“月亮姐姐”“小兔兔”等幼稚的词语在教材当中频繁出现。我真的搞不懂,这样没有半点营养的“垃圾”词语对学生们到底有什么用?我们需要的是有文化内涵的经典,不是这种低幼化的读物。
长期阅读这样的文章,只会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到了小学毕业还只会使用“小猪猪”“爸比”……。这样的“童语”;当说到李白、杜甫的名篇时他听得云里雾里;当谈到毛泽东、詹天佑、李大钊这些伟人时,他天真地问他们是谁,干了些什么。
……
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无比痛心疾首。但是,如果孩子从小阅读经典,结果就不同了。
经典,是有文化内涵的,是经得起时代变换的磨砺的。如果从小阅读经典,我们将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以陶冶孩子的爱国情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让孩子更好地认识大自然,对万事万物怀有一颗敬畏之心。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样的诗句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利用时间。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教会我们要不惧艰险、迎难而上。
《论语》、《孟子》、《资治通鉴》、《史记》……这些名家名篇更是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知识;让我们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我们为人处事。可谓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不得不读。
所以,我不喜欢没有营养的幼稚教材,喜欢有文化内涵,有文化底蕴的名家名篇——也就是人们口中的“经典”。
读经典,读有文化内涵的经典,能让我们得到熏陶,从而养成良好的品行,良好的人生观、道德观与价值观。所以——
让我们一起来读有文化内涵的经典吧!
什么?电梯有故障停了,不会吧!我怎么这么倒霉,陪老爸下楼买个菜就让我们赶上了。看着电梯门口的维修工人,我仿若遭遇晴天霹雳,瞬间被击倒了!
今天爷爷过生日,妈妈嘱咐爸爸接我放学回来时多买点爷爷喜欢吃的菜,她也好来秀一秀大厨的手艺。结果呢,菜买好了,电梯却停了!妈妈都电话催两遍了,这菜看来是不能按时送到了。爸爸无可奈何地看着我,我早已彻底蒙掉,爬29层的楼梯?唉,就当是一次“挑战不可能”吧!
“冲锋”开始,我起初仿佛一匹脱缰的野马,身轻如燕地飞奔在楼梯上,不一会儿便跑到了8楼。依着楼梯扶手往下看去,只听见“噔噔”的脚步声和老爸“呼哧呼哧”的喘气声,就如同一只慢吞吞的蜗牛,艰难地行进着。没办法,东西都在老爸手上,也算有情可原。
终于看到老爸了,他手上拎着的方便袋摇摇晃晃,彼此摩擦着,发出“嘶拉嘶拉”的声音,让我感觉好像是“死了死了”的痛苦呻吟。老爸此刻汗如雨下,满身早已湿透,艰难地“爬行”着。
“爸,我帮你拎吧。”我伸过手去,接过老爸手上两个袋子。老爸喘着气,甩掉额头上的汗水说:“算你有良心,能帮帮我了。还有20层,咱们一起加油吧!”还行,老爸依旧保持幽默呢!可再看看他那“熊”一般的体型,我有些担心,“老爸,你能不能行了?”“怎么,瞧不起我?咱们走着瞧!”老爸还倔了起来,竟然冲在前面了。
没多久,我的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再难抬起一点。还不停地喘着气,汗水也早已湿透了衣服,手中的方便袋更像小山一样沉重,勒得我的手仿佛要裂开。要命啊,这电梯早不坏晚不坏,怎么就在今天坏!
18层,我再也爬不动了,只能一屁股坐楼梯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可再想想:有些不吉利,苦难当头,还停留在18层地狱。我为这想法哭笑不得。忽然,一阵凌乱的脚步声从楼上传来,仔细一看,这不是楼上的小胖子——康康吗?他正满脸焦急地往下跑呢!他老爸则一脸汗水地跟在后面。小胖子都跑这么快?我的脸上有点热了。
终于等到老爸了,虽然一如既往地匀速上楼,只是现在连裤子也湿透了,更像个落汤鸡一样。老爸来到我身旁,也一屁股坐下,张着嘴巴大口喘着气,一边用手胡乱地擦着脸上的汗水,四下甩去,手上被方便袋勒出了更多的红印。
“累……死了,歇……会儿!”老爸话都说不匀了。此刻,手机又忽然响了,“喂,老婆啊……我们……到18楼了……爬……不动了!”“我跟妈到22楼了,你俩坐着别动,我去接你们,还带了冰激凌。”透过空荡荡的楼梯,我清晰地听到了楼上传来老妈的声音,太幸福了!
我跟老爸仿佛被打了兴奋剂一般,顿时又充满了力量。老爸扶起我,拎起袋子,“宝贝,加油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