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读到一篇文章,写的“如何教好一个男孩”。当我读到“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他独立”时,我陷入了沉思。
现在的中国家庭,无论大小事,只要关于孩子,父母总要替孩子做出选择。孩子变得很依赖父母,不会独立,没有主见。
想起了我的故事:老家有个习俗,在刚学会爬的孩子面前摆很多东西,皆为各行各业的代表性物品,让孩子选。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意义,如:选笔,这个孩子会读书,长大后有出息……于是,爸爸便把笔刻意放得离我很近,我就接过笔,拿来玩。爸爸何必自欺欺人,那时我还不记事呢。那是谁的选择?
上小学了,爸妈还是很爱替我选:买衣服,常常是买妈妈认为“适合”我的。即使是买了我喜欢的,妈妈也常常抱怨我“没品位”;爸爸说,要和好同学交朋友。不管爸爸说的对不对,我都觉得我不是在给自己交朋友,而是在给爸爸交朋友……
最有讽刺性的是:仁慈的国王允许死刑犯选择其死法,而我连生活中的繁琐的小事都无权选择。
现在,中国大部分的父母都会对孩子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我为这些孩子感到悲哀,他们的人生已经被父母规划为一个圈或一个点,他们只能在这个圈里徘徊,游荡。他们至少在离开父母前,都无法决定自己未来的人生,从小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中。
把选择权还给孩子!别对他的人生指手画脚,圈圈点点。“他还太小,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是犯人在为自己犯下的罪行狡辩时的辩词!孩子真正需要的不单是所谓“正确”的选择,而是自由的人生和充满无限可能和光彩的未来。
我最敬佩的人是我妈妈,虽然她不如老师知识渊博,也不如医生妙手回春,更不如明星那么漂亮,但是我敬佩妈妈,敬佩她的细心和热心。
我的妈妈个子较高,一头烫发,比较时髦,一双大眼睛,一张“老虎嘴”,用说话来打败别人。
我的妈妈是一个细心的人。有一次,我和妈妈去同学家做客,我把作业带过去和同学一起写,妈妈也和阿姨有说有笑的。我和同学也是玩疯了,我们有时写作业,有时玩会儿手机,有时八卦,就像原始人飞来飞去,都忘了什么时候。这时妈妈提醒我要回家了,我才依依不舍的收拾东西。
临走前,妈妈看看我的东西,问“所有书都带齐了吗?”“带了”我说。“书呢?”“带了呀,快走吧!”真是的,妈妈真唠叨。“你确定所有的东西都带了吗?你的眼镜呢?”我再打开包一看,找我的眼镜,翻了半天,果然没有。我又连忙跑回屋里去拿,要是没有妈妈,我还真是把眼镜落下了,妈妈还真是个细心的人呢!
我的妈妈不但是一个细心的人,而且还是一个热心的人。那一次我和妈妈去街上买衣服,我们逛了好几家商场,提了一大堆东西准备打车回家。这时妈妈突然看见了邻居家的阿姨,刚在那边买了一大堆菜,有西红柿、茄子、土豆、还有鸡蛋特多东西。他一个人提,一会儿休息,一会换着手提。
妈妈见了,让我帮着她拿一下,这么多,我怎么能拿得动,但看到妈妈手上的勒痕,我将不满咽了下去。她连忙跑过去打了声招呼,赶紧接过邻居阿姨手中的东西提了一些,并让她和我们一起打车走走。妈妈也真是的,就爱管闲事,还经常告诉我要伸出援助之手。
没错,我的妈妈是不如老师医生明星,但她是个细心又热心的人。她是独一无二的,我应该向妈妈学习她身上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