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总有形形色色的人,在生命中成为过客,或机敏或助人为乐,或默默无闻地做贡献。然而在黑夜中那个瘦小的身影,至今想起,我仍对她肃然起敬。
那是一个寒冷而黑暗的冬夜。在深不可测的高空里,黑暗展开了墨色的天鹅绒,掩盖着地平线,在大地与苍穹衔接的模糊不清的地方,在黑暗中散布着城市的万家灯火……天空飘下针一般的小雨,伴随着寒冷的冬风,打在身上,仿佛刺进了骨里。
我独自行走在一条小路上,又黑又冷。远处的人家家里飘来饭菜香。他们一家人欢聚一堂一定很快乐吧!我却疲惫不堪,独自一人。冰冷的天气迫使我将自己蜷缩着前进。
突然,我注视到了前方的光亮,正如一片漆黑里迎来光明一般。我快步向前走,离光亮越来越近。
前方是一位个子不高,身材瘦小的老奶奶,依稀能看到她站在路旁,手拿着一个小灯笼。灯笼的光虽微弱,却冲破黑暗,给路上的行人指引和关怀。
我走前去,好奇地问:“奶奶,您站在这里干嘛呢?是迷路了吗?”
奶奶笑了笑,慈祥的对我说:“奶奶这是在打灯。”
奶奶的身子很小,手也很小,手中的灯笼却大放光芒,让我觉得全身都充满暖意。
奶奶又说:“之前这是有路灯的,可是坏了,还没有来得及修,我怕路过的人看不见,摔了,我想我也没事干,就出来看看,顺便打打灯。小妹子赶紧回家吧,路上注意安全。”
我听了奶奶的话,心中涌出暖意,继续前行。即使已经走出了很远,但依然能还能看到灯笼的光芒。
一边走着,那个瘦小的身影在我心里的形象越发的高大。
她是一位让我敬佩的人。
人生中会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这些是崭新的起点。是从未有过的尝试,他们会让你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偶尔想起时还会淡淡一笑。它们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期中考试前,同学们带着紧张、激动的心情迎来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口语测试。下课后,我们接连不断地冲向四楼机房。渐渐地,我的手变得冰凉,心“怦怦”直跳。
随着老师一声令下,口语测试终于在一片紧张中开始进行……
听力选择像一首独奏曲,教室中万籁寂静,只听得见老师的脚步声在过道中穿行,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每个同学都聚精会神地听着电脑中的问题,随时都做好答题准备。我快速的移动着鼠标,点击着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正确答案,由于平时的基础,做这些题并不费力。
听力回答是一首进行曲,教室中渐渐人声鼎沸,同学们都大声的回答问题,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压过一浪”。在一片嘈杂声中,终于听见我的声音。我紧紧抓住耳麦,大声的“喊”着,试图将杂音减到最少,渐渐的,随着做题顺利的进展,我开始变得胸有成竹,信心满满。
整首乐曲终于到了高潮——听后记录信息并转述。同学们已做好充分准备—在开始录音的前一分钟抓紧每分每秒的练习时间思考并做转述准备。然而,由于平时的练习少上加少,这便是我的弱项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转眼间,一分钟的时间过去了,我仍然没有准备,但机器绝不会等待我。“开始录音”的提示音已经响了,我却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最终,我以丝毫没有逻辑性的一串句子来结束这个环节。
时间的飞逝中,我们以一首杂乱无章的曲子以及一声声叹气匆匆结束了考试。这时,我的耳边响起,英语老师的话:“英语学习要利用平常的时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造就的”。“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如果我们能把功夫下在平时,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学习,那么,我们的字典中将不会有“后悔”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