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与书为友作文

admin 六年级作文 2023-09-21 100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朋友一词,也因此而多变了,起先是指人,再后来,便广泛应用于物体之上了,一轮月、一朵花、一株草、一棵树、一只鸟、一片叶子、哪怕是一阵风、一缕阳光、都何尝不是我们的朋友?

我有一位挚友,我俩应该算是老相识了,在我会说话时,便与她相逢了。只是那时,我还不懂她,直到我认了字,知晓事理之后,我仿佛豁然开朗,她呢?是极美丽的,古今中外的所有人无一能超越她。依我看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都不能来形容她,甚至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词语能准确地形容出她的美!她的美:古典朴素又不缺乏新潮流行,既有太阳的火热,又有月亮的凄寒。她的语言也是极其美妙的,给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给痛苦中的人们带来快乐!给绝望中的人们带来希望!有时轻声细语、有时字字铿锵、有时亲切柔和、有时郑重庄严。有人说:“她的言语单调、无趣,不如五线谱中的音符悦耳”,我承认,她的言语放进五线谱中的确不如音符好听!但这只能是说明她的语言超凡入圣了,五线谱勾勒不出、渲染不出、描绘不出其语言的美丽!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以为她只是一个绣花枕头或是认为她巧舌如簧呢?那你就错了。

她不仅是我的朋友,还是我的老师,无可替代的老师,她教会了我许多东西。小时候,她教会我有一种勇敢、有一种力量叫大圣;有一种淳朴、有一种憨厚叫八戒;有一种任劳任怨叫沙僧;有一种善良与坚毅叫唐僧;有一种责任叫普度众生;有一种放荡、桀骜叫大闹天宫!而之后呢?她又教会了我有一种仁德叫刘备;有一种武力叫关羽、张飞;有一种绝代智谋叫诸葛亮;有一种鬼叫郭嘉;有一种隐忍叫司马懿;有一种忠义叫七进七出;有一种以少胜多叫赤壁之战;有一种乱世叫三国!也就这样在她的帮助下,我的知识面广泛了,不仅局限于中国古典小说了。我还明白了有一种吝啬叫葛朗台;有一种乐观叫普希金;有一种顽强拼搏叫海伦凯勒!到现在,我喜欢上了古典诗词,她也没有让我失望,带我领略了项羽“力拔三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的末路英雄气概: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豪放、洒脱转变为“总畏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寂、愁苦的凄凉。体会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的无奈及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爱情……总之和她在一起相处,你一定会受益匪浅。

与她在一起时,时光就流逝的好快!和她在一起时,哪怕就坐在那儿也好,饭也可以不吃,觉也可不睡,就安静地坐在那儿,待阳光从树干爬到树梢,再逐渐地落向天的另一边,留下一片残霞。与她在一起时,如累的话,还可以闭目养神,合眼听到轻风梳叶,听着蝉鸣蛙鼓,别有一番景致,不是吗?

综上所述,她是极完美的,我贪恋着她,贪恋着她的全部。我知道,她是有很多追求者的,但我,也想努力一搏,我知道,没有人成功过,但事在人为,当你全心全意地去做某事时,全宇宙都会来帮助你,不是吗?

你知道她是谁吗?我的心上人?不存在的!她是令人愉悦的,令人向往的,令人不懈追求的——书。及其所载的能量——知识!

坦言道,我不懂李白,但好像,谁也未曾懂过李白。

我想,或许那千里婵娟是懂李白的。满月生辉,朦胧的月晕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李白便是峥嵘帝唐里那无数无寐人之一,于不经意间瞥见了月光。此后,皎洁的月光成了游子李白思乡的露霜,不曾融化,它成了孤独者李白万里赴约的酒友,徘徊着与李白对影成三人。李白以为那是月在缄默中的陪伴,于是他是那样爱月,以至于忽略了环绕着月光的黧黑。他义无反顾地扑向月亮,欲将抱月而眠,却不曾意识到自己已深陷黑夜的泥潭。他闭着眼对月高呼“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他将宏誓大愿折成一只作大鹏展翅状的千纸鹤,向月掷去,殊不知这苍白纸张的力量太薄弱,经不住风起云涌的颠簸,根本难以到达他夙愿中的远方。月白无言,只是仿佛,夜夜减清辉。

我想,或许那杯中烈酒是懂李白的。唐朝的酒烈而醇香,引得诗人纷纷举杯消愁,李白同样也难以抵挡佳酿的诱惑。《开元天宝遗事·天宝下》有言:“李白嗜酒,不拘小节。然沉酣中所撰文章,未尝错误;而与不醉之人相对议事,皆不出太白所见。时人号为“醉圣'”。千金换酒,但求一醉,谁还在乎际遇穷通、寿命长短呢?既不自知有吾身存在,外物的存在与否,便不足言道。世态炎凉荣辱皆忘,也许正是酒酿成为李白独宠之因。于是他每每企图沉湎在这份酣醉的畅快中,不愿清醒,但好像他愈是醉着,愈能清晰地纵观世道的黑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酒入愁肠,到底又释怀了李白多少的宏愿呢?

酒和月懂李白,的确只能以“或许”回答,但酒和月,真的能予以李白慰藉并伴其一生吗?我对此持否定态度。如果说李白的孤独是一江滚滚黄河水,那么酒和月仅仅算是不息的支流,而未得以补给的部分是辽阔得无从想象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那份心中的寂寥,好像一颗石头坠入山谷,听得到回声。李白的世界太宽广了,囊括了山岚流水、斗转星移。“他的路上,没有同行者。”的确,生来的傲骨让他以宏观的角度看万千世界,所以万物于他太透彻了,他找不到,或说根本没有能与李白同道的人或物。明明透彻却又自我蒙蔽地挥笔成浪漫诗篇,或许,李白也不懂自己。没人懂李白,李白仿佛也不需要被懂。

“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谁像李白,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似一首诗。

再也不会有第二个李白,也没有人,懂过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