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风月为益,诗书为师。”阅读,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阅读,是跟踪我们一辈子的粮食;阅读,给我们带到一个有一个神奇的世界。我向来是手不离书,书不离手,大家无论什么时候看着我,我都是捧着书认真地看着。
我有空都会看书,期中、期末考试前我还是要阅读,有时妈妈劝我不要看了。我爱阅读,甚至可以废寝忘食。正因为这样,爸爸妈妈就不停地给我买书什么《细米》呀《十万个为什么》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呀,已经有三书柜的书了。
记得一次,我在聚精会神地看书,妈妈说:“孩子,下午要下雨,麻烦你把阳台上衣服收起来。”我心不在焉地说:“妈妈,我会把衣服收起来的,您放心吧!”不一会我便沉浸在波澜起伏的情境中,沉醉在这一行行文字中间了,中饭也没吃,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外面隆隆雷声,接着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可我没听到似,忽然我想上厕所,跑去厕所看见外面下雨了。我急忙跑到阳台上去,看到的衣服都湿了,着急地说:“哼!没有完成妈妈的任务。”我赶紧把衣服藏起来,继续阅读,妈妈回来了,看我头发都湿了,就问:“衣服忘收了,就冒着雨去收衣服了?还是怎么了呀?”我吞吞吐吐地说:“是……是下雨了,衣服忘收了,就冒着大雨……雨去收衣服。”妈妈温柔地说:“没事,知道错就是好孩子,下次不能再犯这种类似的错了!”“好的。”我低着头又后悔地说。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人类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不能在天空中飞翔。在我童年的金色阳光屋子中,永远有着“阅读”二字。
提起我的老师,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的画画老师---蔡老师,她非常的平易近人。
还记得我第一次去上画画课时,因为陌生,感到有些焦虑。
刚踏进教室门口,就看见一个大概二三十岁的年轻女子,我想她就是蔡老师吧。她端坐在椅子上,手拿着铅笔,头发扎了一个高马尾,眼睛炯炯有神,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画板。
她见到我进来,说了声”你好!”就起身,站了起来。
细心地给我拿好凳子,摆好画板,又把我的袋子提到旁边,说:“来吧,你学到哪那儿了?”
这亲切的声音使我一下子陷入了一个美好的世界,环顾四周,每个学生都认真地做着自己的事,寂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清,这样安静的氛围就是为画画准备的,真好。这种舒适的环境让我感觉和老师的距离近了很多,如同老朋友似的,一开始的焦虑之感荡然无存。
画了一会儿,我发现有一个地方不会。于是我不断地尝试,不断地修改,但还是没有做到完美。我的脑海里冒出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去问问老师呢?我刚想起身,突然看见了一双明亮的眼睛,目光牢牢地盯在画板上,好像什么声音都不能打扰她。我看见了老师那专注的神情,不想打扰她,于是就在一旁静静地当一个“旁观者”。就在这时,她站起了身子,拍了拍身上的橡皮屑,回过头来。我马上转过身,假装拿铅笔画,再拿橡皮擦,我咽了口口水,紧张感油然而生,手心都出了汗。
她快步走来,关心地问了句:“有什么不会的吗?”她拍了拍我的肩膀。
我鼓起勇气,说了句:“我不会画这里。”我顺着话,用手指了指素描纸的右上角。她没有多说一句话,拿着笔就教我画,我也聚精会神地看着。窗外吹起了轻柔的微风,把蔡老师的刘海都吹乱了,刘海遮住了眼睛,都快看不见了,而她却依然专注,没有一丝松懈。
我永远记得那美丽的一幕,那天她教我的,我永远不会忘记。
蔡老师做事认真专注,平时她会帮我们修改作品,她那精湛的绘画技术和温柔的性格让我们既佩服又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