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个唠叨婆,那就是我妈,她成天在我耳边叨叨不停,我快烦死了。
早上还没到7点,老妈就开始唠叨了:“诗,快点起床,光和床做朋友学习是提不高的。”正沉浸在美好梦境里的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叨叨声叫醒了,我翻个身又睡着了。过了一会,老妈的第二次叨叨又开始了,“还不快点起来,要迟到了!”这次她成功了。我揉揉眼睛开始穿衣服,还没开口,老妈又叨叨了:“快去刷牙,你老是早上不刷牙,到时牙都被虫吃光了!”
下午刚放学回到家,我才开始写作业,老妈的唠叨又来了:“你的头抬高一点,鼻子都快碰到作业本了,你想变成四只眼的大熊猫吗?”我只好挺直腰板。作业做完了,我说:“妈,我作业做完了,我出去玩一下。”老妈说:“你作业都检查过了吗?有没有错?”我胸有成竹的说:“都检查过了,没有问题。”老妈拿过我的作业本检查起来,我瞥了一眼老妈,看见她那眼神,马上意识到可能有错误,我准备把本子拿回来修改,老妈的叨叨又开始了:“看看你错了多少?如果你仔细一点你是可以做对的。”“不就错了两题吗?有必要这么大惊小怪的,改过来不就可以了吗?”我顶了回去。老妈把我的作业本往桌上一摔,提高嗓门说:“不要以为就错一点就觉得没关系,假如你们老师把你的100分写成10分,你会怎么想,再严重一点,假如一个桥梁工程师把数据写错了会出现什么问题……”老妈的话匣子又打开了,开始涛涛不绝。
我每天就这样在妈妈的唠叨声中度过,真是够烦的。
生活五味陈杂如同厨房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最终合成生活的味道。
儿时与爷爷奶奶居住在乡下,日子并不富裕,但却很快乐。忙碌了一天的爷爷和玩耍了一天的我回到家中便能端起一碗奶奶煮的清汤面。正是这样一碗平淡无奇的面驱赶走了身上一天的烦恼,使我们卸下了心中的担子。
六岁那年,因为爸爸的工作需要,我们一家三口迁徙到了这座城市。慢慢地随着我年级的不断升高。学业变得十分繁重,因此回去看望他们二老的次数也逐渐减少。直到后来,爷爷因病过世留下奶奶独自一人。
过年之际,我与父母,姑姑,大伯们一同回去看望奶奶。自然,奶奶开心得像个孩子似的。姑姑和大伯们手中都拎着许多营养品,并且不约而同地从钱包中掏出银行卡或红色纸张?入奶奶的手中,眼神却显得格外冰冷。当然,我的爸爸妈妈也不列外。我站在一旁凝望着奶奶她老人家饱经风霜的脸庞,虽挂着笑容但眼神中闪过的却是一份心酸。之后,他们便在院子中央搭起麻将桌来,渐渐地,小院里回荡起大人们的娱乐声。不知怎的,这嘈杂的声音显得愈发刺耳。与此同时奶奶却孤零零地蜷伏在一旁,眼睛注视着手中爷爷生前的照片,不经意间,早已溢满她眼眶的热泪“滴答,滴答”地砸落在那张泛黄的照片上。我的心随之也揪紧了,便大步踱上前去,微笑着说道:“奶奶,我想吃您做的面啦!”她先是一愣,后来又将眼角的泪花悄悄抹去,拉起我的手奔向厨房,一边小跑着我一边询问着她最近身体如何……她却总是应着:“都好,都好!”
到达厨房后,奶奶以她敏捷的身手和高超的技艺,很快地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就已制作完成。随后奶奶将面端到我的跟前,刹那间热气哈湿了镜片,眼前一片朦胧。紧跟着脑海中闪现出一幅美好温馨的画面:爷爷奶奶忙完地理的活后,爷爷用他那宽厚高大的背部载着我,手里攥着的便是奶奶长满老茧的小手。雾气散去后,我便挑起一根细长的面条放入嘴中咀嚼,的确十分Q弹爽口,最后又细细地品尝着面汤,既不油腻且又不失鲜意。我不由地又将目光投入到奶奶身上,只见她额头上和脸颊上的皱纹如同湖面上漾起的水波连绵不断,仅有的几根黑发也被周围紧紧拥簇在一起的白发渲染成与其同色,脸色也憔悴了许多。可她却用笑容遮掩住了自己的心酸,不知不觉间,原本飘溢在唇齿间的面香变得酸涩无比。
细细地我品出了“心酸”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