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妈妈的“朋友圈”里疯传着一张照片:枫桥大干溪村的柿子树。秋天,正是柿子收获的季节。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随妈妈一起去王村采摘柿子。
一路上,从车窗里看外面的风景。远远望去,柿子树上的“火团”在燃烧,红彤彤的颜色看着就让人觉得很喜庆,打破了秋天寂寥的氛围。与那些枯落飘零的树叶相比,柿子显得更有活力。妈妈把车停在路边,我们到田野间漫步。稻子被谷穗压弯了腰,似在向我们鞠躬,憨笑着说:“欢迎你们的到来。”从近处看,那柿子就像一个个小红灯笼挂在枝头,沉甸甸的,似乎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来。我们边走边观赏,路边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小而多,颜色美艳,但同硕大、饱满的柿子比起来,这些小野花就不怎么引人注目了。有些柿子已经成熟了,掉落在路边。每每走过,就能闻到一股香甜味儿,仿佛这一片土地都被柿子熏香了。
柿子树光秃秃的,叶子已经寥寥无几,只剩下果实。我看见许多农民伯伯都携着家人来摘柿子。他们站在梯子上,用手摘,站在地上,用柿叉摘。我觉得有趣极了,便求卖柿子的大伯借我体验一下。这些柿叉有长的,有短的,可根据柿子树的高度来挑选。我找了一棵较矮的柿子树,用柿叉的顶部,也就是被劈开的部分,把它插到树枝上,然后一转,柿子就在柿叉上了。“哎呀,小心点,如果柿子摔裂了可就没用了!”大伯提醒道。原来,这些柿子虽然看上去很红,但其实还没熟,要存放一段时间才能吃。如果柿子没熟就被摔裂了,那么在存放过程中就会坏掉,是不能食用的。“摘柿子的学问可真多呀!”我感叹道。“那当然啦,这树上的每一个柿子都是我们的心血,你可一定要好好珍惜呀。”大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
夕阳的余晖映照在那红得诱人的柿子上,我轻轻拿起一个熟透的柿子,放在嘴边尝了一口,啊,好甜啊。这是丰收的甜蜜,这是劳动的甜蜜……
破茧方能成蝶,突破方能成功。
小时候的我个子比别人矮半个头,从小在农村长大,一口普通话说得既不标准也不流利。再加上家境并不十分富裕,在班上也没有个“一官半职”,导致我的性格很内向。甚至可以说是自卑。
因此,我害怕与别人交流,害怕别人的议论,害怕别人的嘲笑。本能地,我开始隐藏自己,不愿将自己的任何一点东西暴露给他人。就像一只蚕,无止息的吐丝,只为织出一只蚕茧来保护自己。
然而,封闭了自己也意味着隔绝了世界。茧里的出不去,茧外的也进不来。于是乎,我没有一个真心朋友,成绩也不上不下,并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对此我不以为然。
茧,渐渐织得越来越厚实了……
一天,老师找到我,说是要跟我谈谈心。
我无任何准备地走进了老师的办公室。因为我知道,我有一具厚厚的茧壳,它能保护我。
办公室里,老师端坐在位子上,见我来了,便招呼我到到他旁边坐下。他先是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会儿,然后一手托住下巴,一手放在我肩上,说:“你为什么不愿意打开自己呢?”
我心里“咯噔”一下。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竟不知所措,嘴上只能支支吾吾地“嗯”“啊”。
老师见我不答,便从屉子里拿出一个鸡蛋和一把橡皮筋。对着我说:“鸡蛋就好比你。”随后将橡皮筋一根根套上鸡蛋。不久,鸡蛋上长满了一层层厚厚的橡皮筋。随着老师将最后一根橡皮筋套上,“啪”的一声,鸡蛋忽的四分五裂。
他擦干净桌面,对说说:“人就如同这个鸡蛋,不断地裹紧自己,封闭自己,最终只能走向……”他指了指碎蛋壳,“蚕只有咬破了蚕茧,才能迎来阳光,蜕变成蝶!打开自己吧!”
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老师的话语对我来说就好比深夜的明灯。是啊,破茧方能成蝶,只有突破自我,才能迎来成功。
我发自肺腑地笑了,向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谢谢。”老师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此后,我打开了自己,突破了蚕茧,开始主动与他人交流说笑,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从此,我的成绩突飞猛进,朋友也越来越多。后来的班干部竞选,我更是第一个上台演讲。
因为我知道,我已咬破了自卑的蚕茧,羽化为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