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承载着我的幼年回忆。
生活中,事事都差不多被淡忘了,但,藕,我永远忘不了。
犹记得五六岁时的夏天,老家正值荷花怒放时,藕,身为荷花的“营养部长”,也是最“繁忙”的时候。老家有许多藕的吃法,其中,脆藕也是最常见的了。步骤有切块,装盘,“调料大家庭”聚会,完成。简简单单的几个步骤,由阿婆亲自完成,入口清爽,不咸不淡,清甜可口。一块一块,承载着阿婆对我的爱。脆藕,再加上些许藕粉丸子,便为一道午后小点。
藕的味道好,但,摸藕,可不是件容易事。身穿“橡胶战袍”,脚蹬长靴,方可登场。“手里拎个小篮子,迈起大步进荷塘,见了荷花就搜索,藕断丝连乐趣多。”这是家乡关于摸藕的俗语。说得真是好!黄昏时,来到荷塘边,翻身进淤泥,一提脚,嘿!给陷在里头了!遇上这样的情况,只得用木棍疏通淤泥,才得以脱身。摸藕的成功率很低,见了这朵,摸摸,没有;再找那朵,摸摸,仍没有。但专业的摸藕高手在夜晚出动,带个手电筒、小夹子,一抓一个准,真厉害!没经验的人,在泥塘里捉迷藏似的,也不失为一种乐趣。傍晚莲池边,欢笑声传来……
我永远忘不了藕的滋味!
秋色漾漾,踏行晚归,徘徊于小园香径,开满了昔日的花儿,鲜艳美好,似浅浅的海波荡涤着幽幽的香。
走在小路上,蓦然回首,望见了故乡那个曾经顽皮的我们。
时间悄悄流逝,长长的裙子被压在了那个老旧的大皮箱内。那个喜欢光着脚丫在落叶堆上踩着玩的女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面相成熟的大姑娘。
回想起过去,捡一片属于金秋的落叶,走在故乡的石径上,踩着“嘎吱嘎吱”响的青砖,那片落叶似是一封跨年的信。
那年的秋天,阳光灿烂,蔚蓝的天空没有一丝杂质,鸟儿们扑翅高飞,比那时的我们更显得无忧无虑。还记得那棵高大的不知名的树,我们八个小伙伴手拉手才能抱住它。它一年四季都是绿的,不怕寒冷,冬天雪压在枝丫上似镶嵌在枝上的宝石。可那一年的秋它黄了,可它黄连黄了都是那么的好看,从上至下,由绿到红,一层一层,似乎上帝玩就安排好了,只不过要等到那年罢了。后来它每天都是那个样子,让人觉得它只是换了件衣裳?可是有一天,它的叶子全部都黄了,全都落了下来,可它叶子落下来都是那么那么的美!一片片叶子,一只只蝴蝶,在半空中飞舞,有时候它们还会围着树费,一圈一圈,最完美落地。
记忆中,最美得就是那片金色的田野了,站在田埂上,放眼望去,真的好一片金色的海洋,一阵风吹过,金色的海面上漾起了波纹。童时,我们这片田野,是藏身的好地方。在田野里种菜的人可多了,到了秋天,人们开始割稻了,我就站在高高的田埂上开“巡回演唱会”,这些辛勤的人们个个都拍手叫好。现在回想起那些友善的笑容和那朴实无华的语言,也是个美好的回忆。
春夏秋冬,四季无常,唯一抹不去的,是那故乡的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