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生活里有许多的事情,但有一件事情让我终身难忘。
在我一年级时候,一天,老师布置我们回家做一张测试题,必须独立完成,要记分的。我简直要乐晕了!为什么?因为这套卷子附有答案,老师让家长保存,我知道妈妈把他藏在哪里。
我回到家,正好家中空无一人,天助我也!我偷偷把答案拿过来,一字不差的飞速抄起来。快六点了,妈妈已经回来了,那时我已经全部抄完并把答案放回原处,真是“神不知,鬼不觉”呀。
第二天数学课上,老师气愤地走进教室说:“你们真的是昨天回家认真做了吗?一塌糊涂!不过也有一个满分。”
同学们听了纷纷猜测着:“会是谁呢?”老师说:“这个人就是陈俊杰!”这时,同学们都用羡慕的目光看着我。
老师那慈祥的目光投向我:“陈俊杰同学把最后一道较难的题给大家讲讲解题思路吧!”我一下子羞红了脸,顿时心跳加速,我哪会讲啊!
“老师……我……我……我抄的答案……”
老师告诉我,不能抄答案,要明白解题思路。我连忙点头。
这件事情使我懂得了:无论做什么,都要安安稳稳,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去做!
说起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家已然不再陌生。每逢节日时,家家户户都会挂灯张彩,空气中总会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但是,在这11年中,最令我记忆犹新的,还是当属那一年一度的春节。
每当春节来临,中国人回家的脚步就会变得越来越快,我的心也会变得越来越激动。无论当年的火车票有多稀少,还是挤在火车上有多么不舒服,我们总会在除夕前一天赶回江西的故乡。
除夕的夜晚,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望着夜色弥漫的天空,品尝着丰盛的菜肴,享受着家的温暖,听着远处渐强渐弱的鞭炮声,看着独有新年气息的春晚,我的心中总会泛起说不清的复杂心情。
随后的几天里,我们总会陪着常年住在江西的爷爷奶奶串门、走亲戚,那是一年中最轻松的日子,也是最快活的时刻,除了温暖,便是年后即将分别的不舍。
自从进入小高,我的学习生活日渐紧张,给爷爷奶奶打电话的次数少了,陪他们的时间短了,每次离开,老两口总会送我们到站台,重复着说:“常回家看看”。因此,生活在北方的我,时常思念家乡的亲人,南方的万物与温暖,始终记忆。总是在一瞬间,盼着年末的到来。
那年春节,天气格外好,太阳露脸的次数最多,杜鹃花提早开了,一天一个样,煞是好看。抬头望天,白云孤飞,不禁伤感,感慨之余,提笔作诗一首,《故乡的云》曾令家人、老师和同学们感动。我时而望着南方,眼着似乎又浮现出爷爷奶奶以及故乡亲人的殷殷笑语,因为,那是家的方向——温暖的南方。
如今,我们吃年夜饭的调子似乎变了味儿,走亲访友的心情也没以前那么迫切了。可是,每当我望着年近八旬驼着背的奶奶,望着耄耋之年仍旧勤俭的爷爷,心里除了欢喜,更多的是心疼、自责和忧伤。毕竟,我还能陪他们过几次春节呢?
人呐,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了根,故乡,永远都是家;年,永远象征着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