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的时候,因为爸爸妈妈要为生活而奋斗,所以我只能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在老家,可能因为他们的特别宠爱,让我从小养成了懒惰的习惯。
记得有一次,妈妈让我下楼帮她扔垃圾,正玩的起劲的我,怎么都不想去,我想尽了好多办法,肚子疼,累,头晕,总之理由一大堆,妈妈无奈之下,只能左手拎着,右手拿着,自己下楼去,看着妈妈走后,我心里还暗暗窃喜,总算又躲过去了。过了好一会,我一个拼图都拼好了,结果妈妈还没回家,我趴在窗户上看看,妈妈怎么坐在楼下的台阶上,手还在不停的揉着腿。我赶紧下楼,只见妈妈头上还有汗珠,我就纳闷了,这个天气没有那么热啊,原来是因为妈妈手里东西拿得太多,下台阶看不清脚下,所以摔了一跤,看着妈妈那通红的腿,和头上的汗珠,虽然妈妈没说,我也能体会到那种疼的滋味,如果当时我和妈妈一起下来,这样的事情也不会发生,妈妈可能看出了我的心思,勉强的挤出笑容,“没事的,不用担心”。当时我的心里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自责,惭愧,是我的懒惰让妈妈受苦了。
我已经长大了,应该帮家长分担一些家务活,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任性,发个小脾气。如果现在妈妈叫我的话,我会心甘情愿的答应。其实在生活当中,也有很多勤劳的人们和小动物,辛勤的老师,忙碌的小蜜蜂,都在无私奉献。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做一个勤劳的人。
来源公众号:浅尝辄止、365在线学堂
今天,我看了莫言写的《拾馒头的父亲》,让我感触很深。
这一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在作者上高中时,他的父亲因为没钱给猪买饲料,就天天去学校的食堂拾馒头、剩菜回家喂猪。而作者却因为怕受到别人的歧视,不和父亲打招呼。但是,在一次开家长会时,他看见自己的父亲正站在窗外一丝不苟地聆听老师和家长的谈话,他热泪盈眶,将父亲拉进教室。在回家的路上,父亲对他说:“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是什么让作者从害怕和自卑中走出来?是父亲的言行和鼓励。“只要努力,别人有的,自己也可以拥有”。这话不禁让我想起了之前读过的一篇文章《找到金子的人》。
文章中的主人公名叫彼得·费雷特,他在河畔买了一块没人要的土地想要采挖金子,但他把土地挖了个遍也没有找到金子,就在他要离开时,下了一场大雨,把坑冲平了,留下了一片肥沃的土地。于是,他着手种花,每天不停地努力劳动,再把花卖给富人,天长地久,他也成为了一个富人,找到了自己人生中的金子。他用自己的手去劳动,创造了财富,也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比常人多份努力,比常人多份坚持,生活就会回馈给你想要的。
这也让我想起我自己,我之前数学成绩不是很理想,这学期通过自己的努力,课外多做奥数题,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使自己的数学成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有一次数学测试我还拿了全班第一呢。
这也更让我坚信,在生活中,只要努力,别人所拥有的,我们也能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