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树下有一个小男生在读书,他有一头乌黑清爽的短发;仔细一看,左手上还有一个显眼的疤。你们猜猜这个谁?就是我——李书帆。
就如我的名字“书帆”一样,我最爱在书中扬帆起航,遨游书海。记得有一次周末,一大早,我一起床就奔向图书馆,从书架上拿了一本书,开始读了起来。精彩的故事内容常常使我发笑。我看着书,仿佛我就是书里面的一个小人儿,跟着书中的主人公去体验各种有趣的事。当我体验完,回过神来,天已经有点黑了,我吞了一口唾沫,像把内容消化了。把书放回了书架,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图书馆。
记得还有一次,一下课,我就跑向学校的图书馆,此刻,那里已人山人海,我只能踏着小小的步子,挤向书架,找上次没看完的书。找了好几分钟,还没找到,于是,我再找一遍,啊!终于找到了!我迅速走向没人的位置仔细地读着一页页精彩的内容。在书海里,我感觉不到周围的喧闹声,世界上只有我和书,当读完了这本书,肚子已“咕咕”地唱起歌了,我还沉迷在书的世界意犹未尽。钟都响了好几次,我还是没反应。直到管理员来提醒我,我才回过神来,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图书馆。
每天在书海里欢快地早畅读,让我的好词积累库多了不少“朋友”,大家都夸我是“智慧星”呢!你们记住爱读书的我了吗?
汽车的喇叭声欢快地在大街小巷响起,仿佛在催促着行人赶快收拾好行囊,带着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对童年美景的怀恋,踏上漫漫归乡之路。
今天一大早,我就同父母来到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住在乡村,离城市中心差不多2、3公里。下了车,提着包裹,如那笼中挣脱的小鸟,直奔家中。我悄悄地躲在墙角,探出头,透过走廊,看到爷爷奶奶正站在门口等待着,盼望着。本想跳出墙角,让他们惊喜一番,没想到爷爷发现了我。二老搓着粗糙的手,满面笑容地前来迎接我们,抢着为我拎包。这时,我深深尝到了家的味道。
进入家门,环顾四周,家中还是去年贴的对联和窗花。我立马从家中拿出装满春联的包裹,剪刀和透明胶。
我先选择了仓库门,因为它不大也不高。我想:仓库是车辆进出的场所,便应当让喜庆的春联带点福气来,进出都顺利。我埋头翻着,从那厚厚一叠春联中选中了“春花含笑意,爆竹增欢声”,横批“喜气盈门”。多喜庆啊!我先把上联摁在右门上,剪下一条胶布,用力粘在对联的左上角,接着我又固定好春联的位置,使它正好在大门中间,然后再慢慢地用胶布粘住春联四角以及中间的那段。当然,左门我也是如此。最后,我要贴横批了,首先我搬来了一个小凳子在门前。可门框都是铁柱子,所以我只能把胶布先粘在春联上,再把它饶着柱子转一圈,每个角落都是这样。欣赏着贴好的春联,心里如春日的桃花,乐开了花。
家里的门可不止一扇,我先是把院子里的门都贴上对联,再回到家中,把每扇门都贴上了“福”字。家中的大门是由爸爸完成的,不仅把春联贴好了,还在大门上贴上了“肥猪拱门”,可谓是大吉大利,恭候新春。这时,望着贴满“福”字的家,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家的味道。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时间不知不觉得到了下午。下楼经过厨房的我,看到奶奶正在包饺子。便兴致大发,跑到厨房,央求奶奶让我自个儿包饺子,奶奶只好勉强地给了我几张饺子皮。我学着奶奶用手沾了点清水在饺子皮上,然后用筷子夹了少许青菜到皮子上,再小心地捏了一点芝麻撒在饺子皮上,最后折起饺子皮,折了三次。可每每完成一个饺子,放在原先的里面,总觉得自己的怪怪的。奶奶看了看盘里的饺子,又看了看我,嘴角微微上翘。“吃饺子喽!”奶奶喊道。我急忙抢先进入厨房,盯着锅里的饺子看了一圈,一眼就瞧到了我的“四不像”,我偷偷地把它们捞进我的碗里。蒸汽弥漫了整个屋子,大姑小姑也相继光临。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着圆桌,分享着自己一年的收获。当然,年夜饭时怎么能缺少红包的陪伴!长辈们纷纷拿出红包,我开心地收了个大满贯!
伴随着窗外的鞭炮声,年味儿越来越浓了。这时,我真真确确的感受到了家的味道!
临近夜幕,炮声连绵。往日黄昏的寂静,被这轰鸣的鞭炮声打破,各家各户都贴上了春联,都与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
陪伴,因了除夕,是最温暖的;家,因了团圆,是最温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