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傅雷家书读后感800字

admin 读后感 2023-09-21 149

书本的封面陈旧,带着一丝苍茫的触感,据说父亲小时候就曾读过这本书,我怀着一丝期待,轻轻拈开了这本�w傅雷家书》。不知道这苍黄书页下的,又是怎样一番世界。

说实话,细细品味书中的文字,确乎与以往所读的都与众不同,倒是与《阅微草堂笔记有些相似,并不连城章,而是一片片零碎的短文,也难怪以家书为题了。比起记叙文的紧促,散文的清新,这本“家书”更趋向于一种宁静致远的文风,但也偶尔会伴随一些激荡的情绪,如同茫茫草原上的零星小花,不仅不显得突兀,反倒令文章更为动人,不得不令人赞叹傅雷的文笔。这种深入骨子里的文人之风,即便在家,书中也难以遮掩。

常有人说,只有经过世事的沉淀,才能写出最完美的诗篇,傅雷的文章的确令我有了这种感觉,语句的形式其实并不复杂,大多是对孩子的问候亦或是对说乐理或诗篇的讨论,不像是在写文章,倒像是一对父子坐在屋檐下促膝长谈。《傅雷家书》一开始我还有些不明所以,果然,即便朴实的题目无法引人注目,淳厚的文字也能让人沉醉其中。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真挚的亲情更显得可贵,文章的第一篇,便是作者的儿子前往波兰的场景,很长一段,都深刻描绘了因思念而产生的悔恨与悲痛。这不禁令我的心生出了几分共鸣,从小到大,相比其他孩子的家长,我的父母总是更为严厉与肃重,但我不知道在他们的严肃面容背后,是否也如傅雷夫妻一般痛苦?

指尖微动,翻开一页又一页,随着书页的不断变薄,我的眼神也不断闪烁,读的越深就越能感受到文字的淳厚,也令我渐渐意识到《傅雷家书》并不是一封普通的家书,不是家长的满腹唠叨,也不是父母严厉的质问,更像是两个男人之间的对话,一种平等的交流,感情并不刻骨铭心,但却渗透在字里行间,表面很平淡,但细细读来,却充满温情。合上眼,仿佛可以清晰的看到父子二人在烛光下的身影,是那么温馨而和谐。

轻轻盖上书,苍黄的书页又一次的映入眼帘,与之不同的是,我的眼中已多出了几分深沉,夜未澜,我看着窗上倒映着的我,仿佛在模糊间扇到了一对父子,各自写着自已的家书。

三月,万物复苏;四月,春暖花开;五月,繁花似锦。我所定义的春天即为如此,是一首序曲,一首五彩缤纷,百听不厌的序曲。

我的外婆虽说不是一个富裕人家,但她在乡下却有着一幢恰似别墅一般的房子,好似远离城市喧嚣之外的“世外桃源”,在那里,充满了我无忧无虑,极其快乐的无数回忆。

春天,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时期。在这美妙的日子里,柳树开枝了,路边的小野花也十分想要突显自己的存在感,人们更不例外,能在这舒爽的日子里干些有趣而不失意义的事,这真是莫大的幸福。

在这幢别墅的对面,是一座小山丘,山上郁郁葱葱的竹林引起了我们的好奇,会不会有野兔?会不会有小春笋?为了一探究竟,我们组建了一支探险队,前往解开这些谜题。四月多份刚下的春雨,打湿了土地,在这混合下成了一片片黄黄的泥泞,我们穿着套鞋,肆无忌惮的踢踏着,轻快的脚步声组成了一首轻快的小曲。不过,我们的进入似乎惊动了这片竹林,大家好似都躲了起来,静悄悄的,不留一丝痕迹。春雷一鸣,闪电一闪,春雨又开始毫无预料的洒落着,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的行动。更幸运的是,我们发现了深藏竹林地后的一片“雨后春笋”之地,他们在雨水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水灵与诱人。我们穿梭在这块土地上,头顶竹帽,身披雨衣,脚踩套鞋,手中拿着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塑料桶,弯着腰,眼中闪烁着极为渴望的眼神,向着前方匍匐前行。“哇!姐姐我看到它啦!你不要动!我来!”弟弟迈开他短小的双腿,灵活的绕过横七竖八的树枝,蹲在他发现的猎物旁,握住才冒出尖尖的小春笋,使劲往上拔,“嘿咻!”可能是小春笋过于顽固,弟弟重心不稳,一屁股坐在了泥泞上,我见这情形,连忙想上前,“不用过来!我一定可以拔起它!”他起着一个马步,手再次握紧春笋肥嫩的头,猛地往上一拔。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春笋应该是招架不住弟弟的持之以恒,甘拜下风,牺牲了自己,给予了弟弟一片欢呼!

我们满载而归,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连慢慢升起的太阳似乎也想为咱们欢呼一把,我们口中哼着小歌,沿着小路,向着美好,无限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