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一个人亲情的纽带,心灵的归宿,更是他可以坚守一生的地方。失了家的人,便失了灵魂;离了家的人,便失了最坚实的后盾。
适逢国庆,一大家子的人其乐融融的坐在一块儿,唠唠家常,嗑嗑瓜子,好不热闹。正在大家交谈甚欢之际,姨夫的话打破了欢乐的气氛。
“爷,我把你接到城里去住吧。”大家先是停住了交谈,然后便也附和。老爷沉默了一会儿,转而坚决地说道:“不去。”姨夫不甘心,又说到:“城里有空调,一年四季都可以保持宜人的温度,您的老寒腿也不会经常发作,到了城里事都可以我们来办,您只要安心养老就行,在这还要干这干那,您的身体会吃不消的。”又是一阵沉默。大家见姥爷仍未改变主意,便纷纷来劝。
在嘈杂的话语中,姥爷叹了口气,说道:“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想让我住的舒服点。但这里,是我一辈子坚守的地方,是我年轻时执着奋斗的地方,更是我的根。我这一生注定要和他共存亡。我心意已决,大家就别劝了。“大家还想说些什么,但姥爷已一个人摇着轮椅,缓缓的进入卧房。
老爷年轻时,也曾有凌云壮志,虽然只有初中学历,但也誓要成就一番事业,外出打拼十年后回来,带回了姥姥。那时的他已在县里有了一个自己的工厂,他回来就是想带领乡亲们致富,但不巧的是,干了没两年,文革爆发,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姥爷被认定为走资派。工厂没了,还受到了处分。姥爷灰头土脸的回到家乡,分到了几亩地,从此便一直在家务农,直至今日。几十年的耕作,让他对这片土地有了深深的感情,这儿见证了他的一生,曲折而又平淡的一生。这让他与这片土地无法割舍……
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不仅仅是一个居所,跟是灵魂栖居之地,精神寄托之所。只有他才能让我们安定,让我们有着坚持下去的勇气!
天空因承载日月繁星而显得广阔;大地因背负世间生灵而显得厚重;海洋因滋润万千生命而显得深邃。人因承担责任才成为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古至今,责任二字一直是人们肩上的一份重担。英国王子查里斯说过:“责任就是你不想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因责任而未老先衰,操劳一生;又有多少人因责任献出生命!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民族英雄抗金将领岳飞出身寒门,却在国家存亡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他不顾自己官卑职低,坚持上书宋高宗,却反被革除军职。后来他亲自训练岳家军,多次战胜金军。岳飞背负起了对民族,对国家的责任,甚至不惜为此献身!这是多么令人敬畏的一种精神啊!
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叛乱,王守仁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知行合一”的意义。他自身乘着一艘小舟赶往福建,不用政府一点兵力,竟一人招募到数千士兵,其中大部分为文人。但就是这弱不禁风的一群文人,在王守仁的带领下,竟与朱宸濠的士兵在鄱阳湖激战了三天三夜,最终平定了叛乱。王守仁本可以逃往北京搬救兵,但他为了最快平定战乱,不扰乱人民的生活,竟一人招兵平定了叛乱!王守仁能做到心中有责任,也能用行动承担责任,这不正是对“知行合一”最好的诠释吗?
除了征战沙场的勇士外,古代的文人骚客中也不乏有十分负责的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在破损的草堂之中仍心怀天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大臣文天祥在被俘后宁死不屈,被杀前向着自己的国家深深地磕了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孔明在蜀国危难之际接过国家大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坚持将责任履行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歌德说过:“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对责任有一种爱会让我们身心愉悦,做事也更加轻松。所以,让我们以一种快乐的心理去面对责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