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俗世奇人读后感1000字

admin 读后感 2023-09-21 151

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但都是俗世俗人;小说里的,不奇传不成,奇就演业各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却全是真人真事。天津卫,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苏七块、刷子李、酒婆、“死鸟”、“张大力”、“蓝眼”、“泥人张”,奇人抓一大把。不过,这可不算啥,要是把名扬四海的全揪出来,甭提有多少!

《俗世奇人》里,我最喜欢的,要数泥人张了。他因受了海张五的气,用泥模子扣了几摊子“海张五”卖,还写着”贱卖海张五”!这下,可把海张气杯了!让人读来乐呵的不行,让人喜欢上泥人张的聪明率性。

天津卫有那么多奇人,那我们居住的杭州有俗世奇人吗?

有,而且当然有!

那回,我们打宝石山游玩下来,山脚下有两个卖手艺的人,一个把棕榈叶芯削成小鸟、玫瑰、蚱蜢,另一个……嘿!神了!

只见他用右手掌外侧蘸上墨汁,往纸上点几下,手上的纹路就印在纸上,形成了河岸;又在纸上擦抹几下,又形成高山;他又用大拇指蘸上墨汁,点几下擦几下,嘿!几棵松树成形了;再用浸了蓝墨、黑墨的布在空白处擦几下,几条静谧的小河,一片蔚蓝的天空就成了!

这还没完呢!只见他拿起水笔轻轻地几下比划,三只水鸟,两只水鸭,一位戴着草帽、身披蓑衣,端坐岸上垂钓的老翁,也赫然映在这恬静的世界里,我不禁拍手叫好!

我不由的偷偷打量他。

他身穿白色T恤,款式有点儿旧,但洗得十分干净。皮肤黝黑,掌纹粗糙,留着碴巴胡子,头发乌黑。旁边一位老妇人在给画装框、装袋,一眼便知这是一对母子。

我正称奇,那边爸爸早已和他谈开了。

爸爸想这一手绝活的,必定是美院华业的。一问,才知他上的是个不知名的大学,玩这个纯属爱好,是自己琢磨了玩出来的。爸爸笑问:“这得花多少时间学啊?”他笑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就琢磨了一年多。”爸爸不禁啧啧称赞。

对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什么事不经过努力就能成功呢?这正如我365*6个夜晚的弹琴,没有一天落下的弹琴得来的钢琴十级优秀证书,这其中沾满泪水和骂声,充斥着节拍声、乐声。当错音、折指、摇腕被我逐出乐章,当优美的旋律开始徜徉,我告诉自己,坚持就是胜利!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想干什么当尽情拼搏,只要坚持,万事可做成。即便,不是每次付出都会收获,但是每次收获者必经付出!

杭州这个大城方,奇人也有千千万,需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然而我们,往往在奔波与忙碌中无心观察。你试试,独自在西湖边漫步,放下手机。你会发现,很多奇人就在我们身边:在地砖上写大毛笔字的人,练太级拳的人,撑船的船夫……个个都具特长。到那时,你还敢说,杭州没有奇人?天津卫的人与我们区别于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的眼,它成就了《俗世奇人》,向世人展示了天津卫的奇人,又在冯骥才的笔下描绘出来,在我们眼前鲜活地走一回。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转眼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中国人讲究在那一天家人都要聚在一起,团团圆圆地吃顿年夜饭。

江浙人有腌制酱货准备过年的习惯。年前有太阳的日子,不论是奶奶家的白马庙巷里还是城隍山下长长的大马弄里,家家户户都支着竹竿晒着酱鸡、酱鸭、酱肉、酱鱼干……这满眼红红的酱色在我眼里就是浓浓的年味。

听长辈们说,过年前腌制酱货是杭州人一直以来的传统习俗之一,因为以前人们的物质水平比较低,不能随时吃到鸡鸭鱼肉,但过年的时候家家又都需要囤足充裕的年货,怎么办呢?智慧的江浙人就想出了通过腌制,以达到长时间储存食物的目的。于是,这份年味就一直流传了下来。虽然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已经大大改善,互联网生活让我们对食物的选择已经达到了全球化采购,但是无论天南海北还是山珍海味,这一口酱香还是我们这一辈人最难忘却的美味。

年前腌制酱货是每家每户的重头戏。酱制食材可是有很多讲究的,看似每家都在做,但却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家家都有自己的独门配方。一般11月初,爷爷就开始物色用于腌制的鸡鸭鱼肉了。爷爷说采购食材是有大学问的:鸡,要农家放养2年以上的土鸡;鸭,要人工喂养3年以上的老野鸭;鱼,最好是江里野生2斤左右白条鱼;肉,要金华两头乌土猪肉。酱料也是独门配方:一品鲜酱油、绍兴黄酒。至于调料和用量嘛,保密。大致流程就是将鸡鸭鱼肉宰杀洗净后,泡在一定比例的酱油和料酒中浸泡数日,待达到要求后捞起晾晒数月。爷爷就是以一种工匠的精神,制作和传承着这一杭州人的年味。

12月份的时候,你只要去皇城根脚下走走,不论是以前的老街还是新建的高楼大厦,都能看见用这些年货组成的独特“年画”——酱色深浅不一、造型千姿百态、晾晒位置也高低错落有致。看起来那么和谐,已经完全融入了现代人的生活。一阵风吹来,酱香四溢,空气中仿佛还弥漫着老杭州的传统年味。

在爷爷那辈人的眼里,年味就是攒下一年中最丰盛的食物留着过年的时候一家人一起享用。父母那辈人眼里,年味就是过年前后父母忙忙碌碌采购和制作年味的身影和家里的酱香。我的眼里,年味就是家家户户挂着的红色酱味和塞在嘴里的那一口肉香。我觉得不论社会如何进步,传统的东西绝不能遗忘也需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