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的水果千千万,人们各有所爱,有人喜欢穿着“迷彩服”的西瓜,有人喜欢又香又甜的山梨,也有人喜欢长着疙瘩且肉多的榴莲和菠萝……而我却喜欢个不大、肉厚、色紫红的桑葚。
那是有一次爸爸从老家带回来形状像胖胖的毛毛虫,颜色黑黑的,椭圆形的,身上还长着像小刺似的东西。我好奇地问道:“爸爸这是什么呀?感觉怪怪的,我怎么从来没见过这个呀?”爸爸笑了笑说:“这是桑树的果子,又叫桑葚,只有当麦收以后才会成熟。你别看它怪怪的,吃起来比糖果还要甜的。”听了爸爸的话,我有点不相信,心想:爸爸不会是骗我吧,看它长的跟虫子似的,怎么可能好吃呢?说不定就是什么虫,爸爸故意想引我上当。可是我又禁不住好奇,当爸爸转过身时,我偷偷地拿了一颗桑葚放进嘴里尝一尝。原来并不是我想象中的什么虫子,味道还不错,甜甜中还带着点酸,好像没有太多的汁水。我又连忙拿了好几颗放进嘴里,顿时感到一直甜到心窝里了。那真是一个甜,其它水果没法比的甜,果然是爸爸没有骗我。
这时候妈妈回来了,看见我嘴边紫红色的,就问我偷吃了什么好吃的,我说:“是爸爸带回来的桑葚。”妈妈说:“桑葚虽好吃,但不能贪吃,吃多了牙会酸倒,适当吃可以提高免疫力,对心血管疾病也有一种预防,也可以乌发。”我听了自言自语地道:“这个怪怪的果子不但好吃,而且对人类的身体还有这么多的好处呀!”
桑葚虽然样子怪怪的,也没有其它水果那么漂亮,但是它很独特,我喜欢桑葚。看着眼前的桑葚,我想:看一个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不能只看外表,而要看这个人的内心,看他对社会有没有贡献。
周末,妈妈心血来潮说带我去姥姨家玩。印象中,姥姨家很落后,好玩的好吃的,要什么没什么,起先我并不想去,但是妈妈说,姥姨家今非昔比呢!我怀着满满的好奇踏上去姥姨家的路。
树影斑驳,车子像弹钢琴一般“唆唆”行驶在乡村的林荫路上,空气新鲜清凉,绿油油的稻田、蜿蜒的小河、畅游的鸭子不时映入眼帘,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原来,妈妈选的这个周末“恰巧”是集市。
走走逛逛,令我惊叹不已的是这里几乎每个摊位都用上了支付宝和微信,赶集的老奶奶老爷爷也都很少带钱包,他们买好菜,直接点开手机用支付宝付了款,还不时说道:“这东西真好用,我女儿上个星期刚教我的呢!”
旁边水果摊前的两位阿姨正在津津有味地聊天,她们一个说:“今年的大棚就继续无土栽培吧,这样还节约了不少资源。”另一个说:“还能让城里人体验采摘的乐趣。”听了她们的话我心想,农民伯伯顶着烈日在果园劳作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穿过集市,沿街停着一排整齐又干净的共享单车,村民们都喜欢骑着它们走街串巷,环保又便捷。游客们则喜欢骑着它徜徉在乡间,十分惬意。少了汽车尾气的污染和天天堵心的“堵车现象”,农村的道路真是有种让我想奔跑的冲动!
村里还开了好多民宿,大多都是在老宅的基础上改建的,外面看不出什么特别,甚至有些老旧,走进屋内,我不由赞叹一声“哇,好漂亮!”设备很高级:马桶是智能的、灯光调节全部是触摸屏、窗帘是遥控控制的,冬天还有地暖……民宿的管家叔叔告诉我,现在农村不比城里差,从前想买个东西要拖人带,大半个月也到不了,现在有了各种快递,想买什么就有什么,有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和智能物流,农村再也不是“慢递”时代啦!
从姥姨家回来,我久久不能平静,如今的农村居然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时代这个“大画家”用一笔复一笔,缩小了城乡的差距,农村的大地像画布一样任由时代挥洒,载着农民伯伯们对现代生活的向往,载着对富足的憧憬驶向幸福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