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石灰吟读后感600字

admin 读后感 2023-09-21 165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一天,他大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只见熊熊烈火,正在一堆青黑色的山石身上绽放自己的光彩,接着,这堆山石都变成了石灰,他深有感触,于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诗篇——《石灰吟》。

他,就是明朝两袖清风的清官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在看到焚烧的一幕,于谦想起了石灰石只有经过千次万次地捶打才能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即使是熊熊烈火在燃烧,他也当作一件很平常的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清白”一词表面意思是指石灰的本色,又比喻了高尚的节操。这几句话,写了石灰的锻炼过程。

但如果只是这样,《石灰吟》不可能千古流传。作者于谦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的形象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他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在正统六年,于谦曾上书说了许多为民增粮,种树挖井的提议,由此于谦的恩威远为流行,太行山的盗贼为此不敢抛头露面。

不仅如此,他还是廉洁、正直的清官。于谦每次进京办事,从不带任何礼物,有人劝他带些土特产,他答道:“吾唯有清风而已”于谦节俭,家中的房子仅能遮风挡雨,极其简陋,即使皇帝赠赐,也一概不接受,说要把这些留给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两袖清风”一词正是于谦一生的写照!

此诗通过拟人的手法,作者把石灰比作了自己,句句是石灰,句句是人,“若等闲”、“浑不怕”都是抒发了作者在困难面前临危不惧的精神。“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作者于谦一生清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洁!

读后,不禁赞叹一声:“好诗!”于谦后来为国难献身一事,此诗仿佛预先表达了出来,内涵深刻,其人与诗,永垂不朽!

书是我们的朋友,我读过很多书,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这本书了。书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仿佛沉浸在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人身临其境。

《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描写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发动起义。他们手拿锄头、铁锹,头系黄色巾布,到处烧杀抢掠,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黄巾之乱”。东汉朝廷命令各路诸侯平叛,虽然“黄巾军”被消灭了,但是诸侯们都有了自己的地盘和军队,再也不听朝廷的命令了。导致了群雄割据混战的局面和最后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出现。

《三国演义》这本书中刻画出许多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有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义两全的关羽,赤胆忠心的赵云,有勇无谋的吕布,爽直粗犷的张飞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英雄人物是诸葛亮和赵云。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请来的军师,人称“卧龙先生”。他用兵如神,在赤壁之战中他借东风,草船借箭,火烧曹营,大败曹军。后来协助刘备建立蜀国,七擒孟获,平定叛乱。我对他的智慧和计谋佩服得五体投地。我喜欢的另一个人物就是赵云了。赵云又名赵子龙,是蜀国“五虎上将”之一。他身材高大,浓眉大眼,身穿银盔银甲,手拿银枪,骑着白马,真是威风凛凛,一身正气。赵云在长坂坡之战中单枪匹马杀入曹操大营,七进七出,杀死敌将几十人,百万曹军都不敢阻拦。他一个人浴血奋战,救出被困在敌军之中的刘禅。因为赵云武艺超群,胆识过人,所以他在一生大大小小的战斗中从没受过伤,人称“常胜将军”。

读这本书,我明白了许多道理。首先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沉着冷静,不能乱生气,司马懿就是一个例子,不管诸葛亮怎么羞辱他,他就是不出兵,使得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也拿他没有办法。其次是不能过分的骄傲和自满,关羽就是因过分轻敌,才会败走麦城的。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的老师,《三国演义》这本书把我带到了一个陌生而神奇的世界,它让我畅游在历史长河中,学到了很多很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