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乘着北风而来,她没有春的姹紫嫣红,没有夏的丰富美丽,更没有秋的累累硕果。一提起冬,不少人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它的寒冷来以及那萧条的枯木残草。但我却希望它的到来。因为,也只有在这别具一格的季节里才能见到那令我思绪飞跃的梅花。
梅花,她就像人生的向标。她迎接着狂风暴雪的打击,却毅然挺胸直立,不会逃避寒冬带来的种种困难,而是暗自飘香。
梅花,她就像冬天的画家。雪中白茫茫的一片,草木枯萎,鲜花凋零。梅,却给单调的世界添上了一线生机,一点色彩。让人觉得冬天似乎并不那么可怕。
梅花,她就像寂寞中的使者。她渐渐地绽放,渐渐地凋谢,渐渐地死亡。她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也对这个世界并无多少留恋。
梅花,就像一位得道的高僧。她看破了红尘,生死对她毫无畏惧可言。在她强健的身躯里,能看到的是对生死的感悟。
梅花,就像一位坚持不懈的人。不管呈现在眼前的困难有多大,只要存在着一丝的希望,她也绝不会放弃。就算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也总是无怨无悔。
梅花,她不像富丽堂皇的牡丹,不像争奇斗艳的杜鹃,也不像火红耀眼的玫瑰,更不像婀娜多姿的荷花,在我的眼中,她最像山林中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竹子。她绝不随波逐流,而是严以律己,洁身自好。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梅花的独步早春,高风亮节的品质告诉我们,遇到事情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只要有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精神和毅力,就一定会成功!我们就应该像这严冬中盛开的梅花,我们应该有傲骨,而不可有傲气。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来自冰心老人的一句家训。“有为”即追求生命意义,是为了等待发挥作用的机会,而有所作为;“有不为”即对不符合正义道德的事坚决不做。
大道之行也,君子敢为人先。刘和珍就是一个有为的青年。她看见国人的现状,徒步请愿,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唤醒庸人。事后,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写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刘和珍君敢为人先,至今被我们纪念。
同时,大道之行也,君子也有不为。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被世人称赞。陶渊明向来看不惯那些依官仗势,作威作福的督邮,一听小吏说还要穿起官服行拜见礼,更受不了这种屈辱。他叹了口气说:“我可不愿为这五斗米官俸,去向那号小人打躬作揖。”说着,他也不去见督邮,索性把身上的印绶解下来交给小吏,辞职不干了。陶渊明不堪政治上的腐败肮脏,毅然弃官归隐。故君子也有所不为。
再说林语堂是个很有骨气很有节操的人。他心胸坦荡,敢讲真话,从不巴结权贵,始终不做官,只要是他看不惯的,看不顺眼的,他都敢批敢写。因此,他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有不为斋”。林语堂的生活态度是以“有为”为中心,但往往也有“不为”的事。正如蒋介石要给他安排一个考试院副院长的位置,但是林语堂坚决不受,表示回到台湾之后,不问政治,只想要编好《当代汉英辞典》。《当代汉英辞典》的编写即有为,不问政治即无为。林语堂故为君子,因其禀性有所为,有所不为。
尔等虽称不上君子,但我们也可以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该做的地方,将事情做到最好,即为之;在不该做的地方,坚持不做,即不为。
青春如歌,岁月如书,我们希望在青春的旅途上寻求成果,我们肯定渴望有所为,可是当有所为的同时,也要选择有所不为,即所不可以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