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这条路,我都不知道走了多少回,每天上学、放学不曾留意过它。今天吃完晚饭,我得来空闲,妈妈带我去散步,当我带着悠闲的心情重新踩着这条常走的路时,才发现这条路也别有一番风味。
傍晚路灯亮了起来,为行人照亮前方的道路。汽笛声、欢呼声、话语声……一切都浸没在光影之中。路灯下,那火红火红的中国结,亮成两条笔直的金线,一直伸向遥远的东方,为漆黑的夜晚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我漫步在街道上,花坛里的冬青树,仿佛一个个敦实地小绿人,保卫着我们的港城,即使是寒冷的冬天,它们也毫无畏惧,坚守自己的岗位。风中的柳树,轻轻摇摆着,舞动着柳条似乎在召唤着躲藏着的春天。冬日的杨树没有了春的俏皮、夏的旺盛、秋的华丽,却多了几分凝重。褐色的树皮,即使光光秃秃的,没有任何绿意,却依然掩盖不住它的庄重与威严。
咦!那若隐若现的橙色的小点点是什么?我凑近一看,原来是勤劳的清洁工人阿姨,那沧桑的脸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他一手拿着垃圾桶,另只手拿着扫帚,正清扫着地上哪位小朋友还没吃完的冰淇淋,旁边还有散落一地的辣条,他们徒手将垃圾捡起。还不忘拿出毛巾把地上的冰淇淋水给擦干净。清洁工人实在是太辛苦了,难道大家不应该爱护环境?为环保做一点贡献吗?看到清洁工阿姨那般辛苦,我下定决心再也不乱扔垃圾了。
夜渐渐深了,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了。一阵微风吹来,不禁让人感到一丝凉意。你看!那微微颤动的草丛下藏着一个个小小的红红的花苞。不知不觉中,万物即将复苏,春天即将到来,花朵即将绽放,瞬间心里涌上一股暖流。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城南旧事》,书的作者是林海音。这本书用叙事的方式写了作者童年时代的生活。虽然书中的事有真有假,但每件事都衔接得很好,没有一点儿矛盾。看到作者简介时,我惊讶了,写这本书时作者已经四十多了,竟还能把童年的故事写得那么丰富、生动。
书中向我们描述了一个悲喜交加的童年故事,故事涉及的人物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女疯子秀贞和小偷及家里请的保姆,他们的生活都极为艰难,读后让人感觉心酸。而兰姨和德先叔在作者的掇合下成了一对,则非常有趣。最后,父亲去世,主人公英子快乐的童年也便结束了。
掩上书,我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有一件事我至今记忆深刻,也给我留下了永远的伤痕。这件事发生在老家。那时,我还不懂事,跟着小伙伴们乱跑。正跑得欢呢,突然,我一个踉跄,摔在了门坎上,顿时,下巴上布满了血。我哭了,哭得那么厉害,那么可怜。闻声跑来的大人把我抱进屋里,并在我的下巴上涂了黑乎乎的东西。我哭了一会儿,便没了力气,随着阵阵刺痛睡了过去。等我醒来,下巴已经不痛了,我照了照镜子,只见镜子中的我,下巴上有一片黑糊糊的东西。于是,我怎么也不肯上幼儿园。可是,爷爷不停地劝我,我只好狠下心跟着爷爷去上学。可到了幼儿园,我又后悔了,小朋友们都笑着指着我的下巴,说是我吃豆沙面包沾上去的。我不好争论,只好默默地伤心。
被人笑话是件多么难过的事,就像这本书里的疯子和小偷,其实,他们并非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和可恨。女疯子她有爱心,爱女儿,爱小孩,而那个小偷却是为了供成绩优异的弟弟上学才去偷窃。他们不被人理解,是件多么痛苦的事。
可是,书里的主人公英子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地去面对。
英子最后坚强地扛起重担让我产生了很大的感想,她坚强,有毅力,自己还是孩子,却要照顾幼小的弟弟妹妹,她的这些优点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学一学呢?
同学们也抽空去读一读这本书吧,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