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牵牛花呀,开满竹篱笆呀,一朵连一朵呀,吹起小喇叭呀!”这首儿童歌曲,正是我种植牵牛花的真实写照。
春季在小院门口随手种下的牵牛花发芽长叶了。经历了春夏两季,经历了狂风暴雨,它们成长起来,我看到了小小牵牛花的耐力与韧劲。它们不求土壤的肥沃,不论干旱与否,从种子发芽那一刻,就默默地迎接这一切。最初的那两片小叶子承载着很多,慢慢长大,长出藤蔓,顺着主人给牵的绳子不断向上、攀爬、缠绕;当主人没有栓绳搭架时,它们懂得合理依附于一些东西,继续向上、攀爬、缠绕。让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小小牵牛花普通得很少有人待见,可我却喜欢它们。它们把最美的小喇叭开放在所经过的沿途道路上,每一个时候都有美景。从开始的一朵花,到两朵,又到很多,一朵连着一朵,每天早晨看到的是开放出色彩鲜艳的众多小喇叭,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真是小小牵牛藤上爬,步步向上朵朵花。紫色、粉色,每一朵小喇叭花都昂着头,那么饱满、鲜艳,它们的美好形象,淡淡的花香,时而招来小蜜蜂,时而招来小蝴蝶,驻足于小喇叭上,在它们的世界里是多么的热闹啊!
每到中午,小喇叭就自动收回,沿着小喇叭的边缘向里卷缩回去,形成了一个锥形小桶状,小喇叭关闭了。开始我以为是太阳晒得小喇叭花打蔫了。观察几天以后,发现不论是晴天还是阴雨天,到中午,小喇叭就自然关闭,一个个“小喇叭”就自己就卷回去了,这是喇叭花要凋谢了。
其实,它们前一天晚上就拧成了花苞,做好了准备,就等待着次日清晨的广播,它们的播报只有半天时间噢,莫要错过好时机啊!
去年夏天,适逢酷暑,几家人相约,兴游长江三峡。乘坐火车来到重庆——三峡的起点,还没来得及欣赏重庆这座充盈着古典气质的老城,没时间体会山城山路的崎岖,便兴冲冲地来到著名的朝天门码头,开始了三峡之旅。
夜晚的码头灯火通明,不时传来船鸣汽笛的声音,声音浑厚,划破暮色满溢的夜空。身在船上放眼望去,心也随着游轮缓缓启程。两岸的连山高高低低,湍急的江面时窄时宽,重庆的山水画卷便从眼前徐徐拉开。第二天天刚放亮,我们就到了白帝城。
坐拥白帝城的感觉很神秘、很激动,很欣喜。古蜀国的遗址、遗迹、遗物俯拾皆是,随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古代气息。俯瞰长江,这便是三峡的第一峡,瞿塘峡。远看瞿塘峡,两岸高山如削,岩壁高耸,长江在悬崖绝壁中奔流。难怪瞿塘峡有“险莫若剑阁,雄莫若夔的美称。
最让人流连的是游玩三峡第二峡,巫峡。龙门峡是巫峡的第一个峡口,那里波涛汹涌,后浪推前浪,船左右摇晃,吓得我们惟恐避之不及。不过在这种险境中,我们亦能感受风景的美好。仰视:夹岸高山,好似触天;云雾缭绕,边界难辨;层岩绿树,深深浅浅;林中猿啼,苍凉伤感。俯瞰:绿水清清,一探底端;江中鱼虾,群聚群散;石上细藻,绿意点点;目视前方,夕阳初现,沉浸江水,半瑟半红,起舞人间。江流曲折,千回百转;峡江两岸,船行其间,时而高山阻挡,惊恐无路;时而峰回路转,别有洞天。船行至此,宛如进入一条无尽的画廊,每一个迂回处,都能让人眼界大开,让人内心涌动,都能收到别样的欢喜。导游饶有兴致地给我们讲解悬棺和古栈道的来历,我亦被先人的毅力、勇气和智慧所折服。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并没有去西陵峡。听说那里航道曲折,怪石林立,滩多水急,行舟惊险;听说那里有屈原的故乡,有白居易、欧阳修的名篇,我神往于那里的绮丽景观和丰富文化,脑补着西陵峡的险景,只能等后面有机会再去。
其实,三峡的风物,三峡背后所倚仗的悠久绵长的巴楚文化,是依长江顺流而下,轻舟飞过数重山这种浮光掠影式游览所体会不到的。当游轮静静靠岸的时候,我们的内心被三峡的奇险秀丽风光充盈着,久久不能平静。长江三峡的美,美得富有诗情,美得富有画韵,美得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