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

admin 六年级作文 2023-09-21 139

金黄的外皮,包裹着喷香的馅,这就是家乡的馅饼。一口咬下去,酥脆、咸香味儿霎时蔓延至我的每一个味蕾,好吃极了。

我的老家在上海南汇,塌饼是家乡人的必备品,无论男女老少,都爱它。做塌饼的阿婆常常站在店门口,咧着嘴,憨憨地笑着,吆喝着:“塌饼,刚出锅的塌饼……”下班的年轻人总会停在街头的塌饼店前,买个塌饼压饿。但他们往往只买一个,因为一个塌饼就已足够。老人们也常常会在买来后分一半给老伴吃,另一半则自己慢慢品味,那神情仿佛在享受世间最珍贵的美味。孩子们则是一放学就吵着闹着要大人给自己买来吃,手捧着一个热乎乎的塌饼,咬一口,那带着素菜味儿的清香,便弥散在了孩子的欢笑声与妈妈慈爱的笑容里……

我一回到乡下,便会缠着外婆,让她亲手给我做塌饼吃。每次开始做,她总要先去洗手,再将需要用的工具仔仔细细地清洗干净。她从来不会因为任何事而省略每一个细节。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外婆将反复揉捏成的又光滑又柔软的面团擀成薄薄的面皮儿,放置在木板中央,然后再利落地将拌好的馅放在上面,用勺子压实,每一步都是那么细致。每每此时,我都欢呼雀跃着围在灶台前,围在外婆的身边,围在氤氲的蒸气里,围在弥漫的香味中。至今那垂涎欲滴的感觉仍回味在我的记忆中……

当然,看着外婆娴熟的动作,我自然也是安静不下来的。我总是会拽着她的衣角,望着她,央求道:“外婆,外婆,你让我试试好不好?我保证不捣乱。”外婆对于做塌饼可是分外认真,从不让他人帮忙,因为不放心——但她仍然会答应我的要求,在一旁慈爱地笑着指导我。

外婆做塌饼的手艺可是一绝,乡里人都夸赞她做得好吃。每次外婆做塌饼,都会做很多,一部分留给我,还有一部分给邻里。我总能把塌饼都吃完,从来不会浪费。听外婆说,小时候每当我哭,外婆便给我塌饼啃,我便不再哭闹,家里人都说我是塌饼的忠实粉丝。

当然,我们也经常送给邻里自家做的美食。可是,我却从来没有见过他们道谢,仿佛这是理所当然的。我问外婆为什么大家如此奇怪,她却只是一笑,回了句“正常,正常。”细细想来,道理实在很浅显:这就是家乡人啊,热情,爽朗,却也憨厚,朴实;这种礼尚往来,不是客套,而是一种习惯。

我爱家乡的塌饼,我爱家乡的生活,我爱家乡的风土人情。

浓荫的树影与她日渐苍老的背影重叠,缝隙里透过的阳光也架不住流年的蹉跎。

这棵树据说是妈妈在我出生时栽的,十五年了,足以让童稚脱变得成熟,也能够为不老的容颜刻上几条沧桑的印痕。年少时我曾无数次的感叹时间很漫长,长大后我才明白,指缝很宽,时间很瘦,在不经意间,时间会从指间流走。

窗外的栏杆伴着飒飒的晚风,栀子花的花香氤氲在屋里,增添了几分别样的韵味,吹风机的声音经久不停的缠绕在房间的每个角落,粉墙黛瓦,撩拨着耐人寻味的情感。“妈,你这头发少了不少啊。”我漫不经心地吹着妈妈的头发,“我这头发是一天比一天少了啊!”我听得出她的声音中充满了无奈,寥寥的青丝无精打采地垂下泛着栀子花的清香,通过暖暖的灯光,发丝也熠熠生辉,我拼命扒开一缕缕头发,可再也不是往日密集的发丝。

月光掩在云间,而我确真实的感受到了它撒下的零星的冷清,一缕白光吸住了我的眼球,让我的心也阵阵的痛,妈妈的白头发虽然鲜少,在众多黑发下更显得格格不入,我小心翼翼地将它拔下,递给妈妈,她仍旧是一脸微笑,似乎并不为自己的衰老忧心,仿佛还是曾经的那个大女孩,眼神中并不夹杂一点尘埃。

很久了,我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看过她了,不知何时,她眼角的鱼尾纹已是那么明显,似涟漪般漾开在眼角,脸上的皮肤已有些松弛,失去了往日的光泽与弹性,黑眼圈更像是恶魔一般吞噬着她的神采。我的心中像是失去了什么,只剩下麻木的痛。

她被岁月浸染了发丝,再也没有照片中年轻的脸庞中与明亮的眼睛。我将叛逆的心展露给她,她却还我以拥抱和鼓励。

愿这个世界能给予她一个美好的将来,愿世界温柔以待她。

窗外深深浅浅的栀子花香停留在了那个不眠的夜晚,暖黄色的灯光散落了一枕的冷清。今夜,星光灿烂,在这花好月圆的夜晚,我却懂得了岁月的残酷。

我愿在往后的岁月中陪她走完每一个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