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尘封的记忆大门,小时候的事一涌而出,那就是书。
小时候,我不愿意看书,一想到书就觉得它很无趣,很复杂。
记得有一次,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每人买本《爱的教育》,那天刚好下雨,母亲听到要买书,就马上往我家35公里的书店奔去。
她没有撑伞,在人群里晃来晃去。我从窗外望去,月光下,树摇曳着,母亲的身影越拉越长,她的脚步飞快的,急促的走着。母亲的脚步逐渐放慢了,我静静地等待。希望她快点回来。10分钟过去了,我正要往门外走,母亲突然出现在我面前。她的头发垂了下来,衣服湿了,急促地喘着气。她把《爱的教育》紧紧抱在怀里,疲惫地递给我。
我看到她这个样子,我决定把这本书看一遍。那时候,我对里面的内容只是略知一二,只知道这是一本讲关于“爱”的故事的书。但后来,我却又被这本书迷住了。我把里面的每一个情节都里里外外、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又把它们列了一个表格,里面详细地说明了这本书的内容。看完之后,我轻轻地把书放回书架。
但每当星期六,我又会忍不住把它拿出来看一遍,每次都是这样,我对这本书里的内容越来越熟悉。
我想我现在已经爱上看书了,但每次说起书,我还是会说《爱的教育》是我最喜欢看的书。因为它充满了美好的回忆。还有小时候关于母亲的那个故事。
每当打开这记忆的大门,我都会记起这件小时候的事。
家风是一个家庭独特的风气,一个家庭的文化传承,他会不自觉的影响家里的每一个人,有了好的家风才能更好的健康成长。我问爸爸,“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爸爸笑着说,“想想爸爸妈妈平常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教你的,那些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呀。”奥!这么想想,我觉得我们家的家风还真不少。
首先是爱读书,我家最大的收藏就是书了,书房、客厅、卧室……到处都是满满的书,爸爸、妈妈常说书是最好的朋友,每年我过生日,收到的礼物也是各种各样的书。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也爱上了读书。每天放学回家,钻进自家“图书馆”,拿起书往沙发上一靠,那一刻,感觉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睡前半小时也是读书的时间,这是一天中最温馨的时刻,三个人一人一本书,与书中的人物对话,与他们一起喜怒哀乐,宁静的夜里只有翻书的声音在“哗哗”地响着。闲暇时,我们一家经常到书店淘书,我喜欢文学类和历史类,妈妈也喜欢文学类,而爸爸看的最多的则是心理学专业书。我们在书店一呆常常是2、3个小时却浑然不知,深深沉浸在书中,往往是等到爸爸提醒我们该回家了,我才发现脚已经麻了,天也暗了……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阅读的好渗透在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使我能静心,会思考,平时看得多,写作起来自然也就得心应手。
另外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妈妈讲的最多了,吃饭要坐好,要用手端好碗,饭粒要全吃完,不能挑食。来了客人要懂得打招呼,与年纪小的一起玩要懂得谦让……我问妈妈,哪来这么多规矩?妈妈说,妈妈的妈妈就是这么教她的,简单来讲就是要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除此之外是要坚持,还记得我小的时候学舞蹈,因为基本功训练很苦,每次去跳舞我都会哭着跟爸爸说我不要跳了。爸爸没有批评我,而是认真地跟我说:“做事情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能坚持,那么世界上就没有困难。”在爸爸的鼓励下我也就挺了过来。
爸妈每天唠叨的还有很多——“要诚实,要友善,要仔细,要注重过程……”,这也都是我们家的家风。正因为有这样的家风,现在的我才会是人人夸奖的好学生。我爱我们家的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