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话赞扬了老师诲人不倦、春风化雨的崇高品德,因而成为了一句千古流传的佳句。最近,我看了一本法国著名作家让—克劳德·穆莱瓦所编写的《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这本书又使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一个层次的体会。
书中的主人公名叫罗伯特,是一位教了37年书的退休小学教师。在小时候,罗伯特由于身材矮小而总是受其他孩子欺负,因此,高中一毕业,他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教师专业,因为他认为,这是报复那些曾经给他带来痛苦的“小屁孩”的唯一机会。
在师范学校,罗伯特才知道,原来老师竟然是不能打学生的。但当时专业已选好,罗伯特只好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光荣的、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在教学生涯中,罗伯特不仅没有实施成功他的“报复计划”,反而一次次地被学生捉弄,为此他愤愤不平,还决定选四个让他“难以忘怀”的学生,进行三次报复行动。
前两次报复行动都进行得十分顺利,罗伯特成功地使那些“熊孩子”颜面扫地,直到第三次,罗伯特准备去报复一个曾经让他失去妻子的调皮女孩,他打听到,那个女孩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著名歌手,但她始终没有向媒体透露过自己的姓氏,因为她姓——马赛克毛毛!于是,罗伯特准备在她的演唱会上,将她的姓公布于世,正当他准备实施计划时,他偶然遇到了她的弟弟,这时他才知道,原来她的还有一位弟弟,而且是一位瘫痪在床的弟弟,罗伯特深受感动,原谅了所有学生,和全世界“休战”了。
当我看到罗伯特将一大袋垃圾倒在客人头上时,我不禁捧腹大笑,为罗伯特的方法点赞;当我看到罗伯特原谅他曾经所教过的学生的所作所为时,我也备受感动。我想,这不是一本笑话书。在欢笑之余,我们似乎应该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要对老师好一点,尊敬他们,因为是他们教会了我们做人最基本的道理。
要是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像罗伯特一样,懂得宽恕别人,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年夜饭是过大年最重要的年俗。一般,北方包饺子,在南方则要烧一桌丰盛的佳肴,这是南北不同的过年的习俗。今年,我们家去著名的楼外楼吃了一顿有特殊意义的年夜饭。
去年过年,我就问妈妈,“明年我们去楼外楼吃年夜饭,好吗?“妈妈不解的问:“为什么?”我说:“这是个秘密!”
为什么要去楼外楼吃年夜饭,而不是在家吃团圆饭呢?这还要从我的爷爷说起。爷爷名叫陶海明,今年75岁了,他曾在楼外楼工作了45年,是国家特一级烹饪大师。以往,我们都在家里吃年夜饭,今年我们决定给他一个惊喜,去他曾经工作过的楼外楼吃年夜饭。
除夕那天,爸爸特意开了一辆七座车,带着一家人一起来到了建在白堤上、孤山边的楼外菜馆。它的外观是中国古典建筑,非常精致、有特点。走进大厅,迎面的屏风上写着“2018欢度春节”几个大字。刚走到包厢里,就看到墙上挂着宋代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原来,楼外楼的名字就来自于诗中的名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西湖边的楼外楼,并不是从宋代延续下来的,它始建于清朝末年,也有一百多年历史了。
今天的年夜饭,我们享用的美食,除了有几道传统的杭州名菜——龙井虾仁和西湖醋鱼外,还有许多创新的菜肴。当我们正吃着丰盛的团圆饭时,包厢里又来了好多人来拜年,他们有的是爷爷过去的老同事,有的时爷爷的徒弟。爷爷一一的给我们介绍。这些叔叔阿姨说,爷爷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曾给周恩来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做过国宴,被人称为“醋鱼大王”。他的徒弟们也都是烹饪大师。退休后,爷爷还经常给准备国宴的厨师们做技术指导。在G20杭州官方宣传片里,也有我爷爷烹饪杭州传统名菜的身影。听着他们讲的故事,看着窗外万家灯火,我们共同举起了祝福的酒杯,祈盼在新的一年里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家庭更加和谐幸福,长辈们更加健康快乐。
这顿特别的年夜饭,既让我认识了爷爷作为大厨的好多故事,也让我重新认识了楼外楼这座历史悠久、名扬中外的江南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