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爷爷带着他的被子走了,春姑娘带着她的花篮来了。我们身上那厚厚的棉袄,也变成了薄薄的夹衣。
春天来了,花园里的小花、小草都苏醒了。小草探出了它那圆圆的小脑袋,好像给大地穿上了一件绿衣服。小花也开了,有粉色的桃花、有紫红的海棠花,还有金黄的油菜花……
春天来了,柳树在小河边打扮起来了!这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天来了,小鸟出来唱歌了,古人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来写小鸟。
春天来了,森林里花儿的香味引来了一群小蜜蜂和小蝴蝶。小蜜蜂在花丛中勤劳的采着花蜜,小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春天来了,我喜欢春天!
在锣鼓喧天的气氛中,在红红火火的环境中,我最期待的除夕终于来到了!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高高挂起的红灯笼,看见人们都穿着喜庆的新衣新裤,听听那一声声温馨的拜年声。
在红红火火的大街中,在孩子们洋溢着的笑脸中,我来到了外婆家。外婆正打算出去买菜,我便也欢喜的跟着去了。来到菜场,我本以为下午人会很少,可还是让我大吃一惊,这本明就是人挤人,挤的水泄不通。我们先要去买蔬菜,什么土豆,番茄,芦笋,豌豆……都逃不了我的“魔掌”。鱼,虾、蟹、肉更是如此,汤圆,面条、饺子也少不了,没过多久,菜蓝便满了,我们也买的差不多了,便回家了。
我们拎着一大堆菜回到了家,奶奶和妈妈便准备开始大显身手了。奶奶一手拿锅柄,一手拿着铲子,准备就绪。妈妈也忙着切葱,我点着了灶下的火,舅妈把鸡肉放了进去,据说在灶里烧汤才好喝。奶奶也点着了煤气灶,撒一把葱花,放一把姜,再把主料放进去,滴几滴酱油,撒一些盐,一道美味的笋便做好了,我见状不得不佩服“高手在民间”这句话。你还不信?你再瞧,这里的舅妈忙着切肉,外公忙着看火,爸爸咋则准备着佐料,我也忙着做小事,没过多久,几到家常菜便做好了。
菜也准备好了,酒也准备好了,是时候该祭祖了。摆上菜,放上香,便开始了。先要拜佛祈求来年平安,在洒酒为祖先们到酒。
祭祖完毕,天也快黑了,我们就要吃年夜饭了。大鱼大肉都被奶奶端了上来,年夜饭也总要有个吉祥的含义吧,预示来年好运与平安。吃鱼可称“年年有余”;年糕可称“年年升高”;汤圆为“团团圆圆”;我不禁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吃到一半,外公外婆拿出红包,看着那一张张鲜艳的百元大钞,我不禁心想,:嘿嘿,今年的玩具又有着落了。拿起红包,我便祝外婆外公。“外婆外公祝您们天天开心,天天平安。”外婆外公也一起说:“祝我家孙女学习天天向上!”大家听了,都拿起酒杯,我们小孩则拿起饮料回敬外婆外公。
大家都吃饱喝足后,便去放烟花了。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小,红的绿的蓝的,各行各色。
新年新气象,在守岁中,我又长大了可真开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