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泱泱中华悠悠历史长河中,有这样一群人,面对明主,他们入仕为官;面对昏君,他们隐逸山林。他们该进时进,该退时退,生逢乱世,他们有不同于执子的一份豁达,或垂钓于碧溪,或放歌于邺下,或采菊于东篱,或幽居于竹林,即使“行到水穷处”,也能“坐看云起时”……
他们是通子,是通达之人,而他,是这群人中的一个。
我与他相遇在梨花盛开的东栏,看到的竟是他的惆怅。在那伤春的时节,梨花的淡白通透了他眼中的世界,风拂细柳,飞絮夹杂如雪的梨花飘落在他的身上,一清二白的他凭栏倚望,轻叹“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我明白,那是他的无奈,他的铮铮傲骨。
我与他相遇在大雨倾盆的沙湖道中,惊讶着他的潇洒。
被贬黄州后的日子多么孤寂,无亲无友的他外出踏青,却遇暴雨。未曾想,他经借此解开心结,仰天大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轻叹,到底是面对风雨也依旧我行我素的他,是经历坎坷,也仍旧笑对苍茫的他。或许正是因为有他,我才学会了攀登,摘下了那朵绽放在冰崖之上的挫折之花,我感激他。
我与他相遇在周郎赤壁旁,凝望着他的豪放不羁。日薄西山,秋季的寒意在空中恣意蔓延,明明未过半百的他却已早生华发。“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他站在长江边,踽踽独行,哀愁取代了炯炯目光,疲惫取代了雄姿英发,回想着“乌台诗案”的苦楚,他感慨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了然,他毕竟是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不是阿谀奉承的官员,而是一代文豪,一世通子�D�D苏东坡!我敬佩他。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竹林畅饮,曲水流觞,苏东坡通达着他的通达,他遗忘了失意,遗忘了离索,哀而不伤,胸中释然,从容自在,不似执子,总执着着救济苍生。在那黑暗的官府,他自留清白,做到了身在凡间、心在桃源。我在东坡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中学会忘记,在“人生有味是清欢”中学会释然,它让我明白:不是世界选择了我,而是我选择了这个世界。
这样的他,这样的通子,真让我推崇备至!
那年,他的成绩一落千丈,他感觉眼前一片黑暗,开始从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变成旷课逃学的不良少年。所有人都在为他着急,而他却毫不在意。
中考那年,本来可以考上重点高中的他,却只考上了一个毫不起眼的学校。他如梦初醒,却又不知所措,像是一株在寒冬中醒来小草。
他为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而后悔,却无法挽回。走在回家路上,他随意向四周看了看——父母们都在为自己儿女的成绩雀跃欢呼,热泪拥抱,好似火炉般温暖人心的画面,却将他的心冷却。
他垂下了头,心里一股热浪生起,染红了眼睛,也抹灭了希望。他觉得无论自己接下来朝那个方向踏步,都毫无意义,现实不会改变。
平复了一下心情,像是宣泄,又像是吐露,他在一棵粗壮的树上贴上了一张纸条:“我,没考好。绝望。”原地呆住几秒后,他向家走去。
家门口,昏黄的灯光透过窗户,映入眼帘,香喷喷的饭菜挑逗着他的味蕾。他走进家门,父母已经在餐桌边等候多时,依旧面带微笑,像是冬日里的一堆篝火,温暖人心。
很显然,父母都坚信他一定能考好,早就准备庆祝,这让他有些无地自容。父母与他吃完饭后,他的嘴张了张,犹豫半天,说:“我……我没考好。”气氛一片安静,他低下了头,不敢看父母难过的面容,家里像夏日乡村的夜般寂静,只有风吹的声音。这时,他意外听见一句:“走,咱们爬山去”。
来到山脚下,他很疑惑,此时已经是晚上了,为什么来爬山?他们为何什么都没对我说。父亲做了做热身运动:“儿子,跟爸比赛,谁先爬到山顶,就谁赢,如何?”他哼了哼,他觉得这肯定是他赢,因为他毕竟年轻力壮啊!他便接收了挑战。
一步,两步,三步……一步一步走着,他的体力便快消耗完了,他的衣服已被汗水浸湿,鞋子被泥土染脏,他也摔了许多回。他有点后悔这么晚出来,有点想放弃,但他想到,如果自己返回了,父亲登上山顶肯定看不见自己,一定会在夜风中等候自己的。他心中不安,便又爬起来继续向前。
当他到了山顶之时,却发现父亲已在那里等了他好一会儿了,他先是疑惑,然后又恍然大悟。他明白了些什么,他明白了父亲这么做的用意。
每个人都在人生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有些人也许正绕着近路,而你却绕着远路,你或许犹豫,或许彷徨,但只要坚持走下去,最终,你总会到达山顶。也许他们会嘲笑你的慢,又或许他们会为你的坚持而鼓掌,但最重要的是,你自己不能气馁,不能自卑,不能放弃。你要知道,你所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后来,他回到了那棵有纸条的树旁,将纸条上的那行字划去,又重新写了一行:“我会努力!”然后又贴了上去。他抬起头,向不远处的山顶大喊道:“我会努力!每一步,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