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姥姥家住在河南省濮阳市,有一个养鸡场。大约有两三万只鸡,每次来的时候都会被臭的不行,但是第2天就适应了。
我在这里住了两三天,玩了很多好玩的,同时陪伴我的有两个表哥。大哥上六年级长得像西游记里的猪八戒;二哥上五年级,长得像孙悟空。我经常对大哥说类似的话:你看人家康康,吃的肉竖着长,再看看你,吃的肉横着长。哥哥被我气笑了。
他们俩都对我很好,我很喜欢给他们玩。
第1天晚上,我们在院子里放烟花,我很调皮,点起一个烟花就拿起来,往天上一踢,空中爆炸,我觉得很好玩,就又想了一个馊主意,我把它点开,然后踢翻,迅速往后跑,我本想能看一场好戏,但结果悲剧了。烟花向我滑来,给我身旁炸开。烟雾把我玩的死死的,那时候我连遗言都想好了。突然一只手把我拉了出来,原来是舅舅看见了我。
我以后再也不敢玩这么危险的游戏了。
一天上午,我和哥哥去玩狗。我做了一个超级大的雪球,见到了一只小黑狗,我把大雪球往它头上扔,让他摔了个狗啃泥。突然一声长啸。吓死我了!我尖叫起来,不一会儿,一群狗来了,他们咬住我的裤子,那条黑狗把我往后拉,让我摔了个大�R趴。我心想:士可杀,不可辱。哥哥看见我这副狼狈样,笑着说:任任啊,原来你也有今天,byebye!我又好气,又好笑。我也没有再说什么,谁让他是我哥哥呢?
姥姥家承载了我太多美好的回忆,希望我下次能早点去姥姥家。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国有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四个。我今天就要和大家说说其中的第三个——端午节。
端午节又可以叫端阳节。据说是来纪念屈原的,其实在屈原去世之前就有端午节了,只不过屈原正好在这一天去世了而已。
粽子就是端午节必需吃的一个食物之一。因为古人认为粽叶能驱除毒虫,所以用它包上糯米,蒸好后进行食用,但我也不知这是不是真的。
在这一天早晨,人们会去河边采摘墨绿色的粽叶。再用它包上汉白玉般的糯米。包好后,像金字塔一样的菱形,漂亮极了。再把它放进锅里,盖上锅盖,蒸一个小时后,再打开锅盖,里面就会散发出一股清香的味道。那股味道融合着粽叶的清香和糯米的甜香。再细细的咬上一口,糯米粘粘的,有的糯米会粘在牙齿上。如果牙齿不好的人,还是不要吃比较好,以防牙齿被粘掉了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粽子的口味也越来越多了。有豆沙味、蟹黄味等等。不过我比较能接受的还是简单朴素的甜粽子。
除了吃粽子以外,还有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插艾叶。一大清早,大人们就会采摘回新鲜的艾叶,简单地打理一下,然后放在太阳下晒干,捆成一束,放在门口、窗户上。据说可以驱除五毒,而所谓的五毒就是蟾蜍、毒蛇、蜈蚣、蝎子和蜘蛛,想想都可怕,但我猜这一定不是真的。如果几片叶子就可以驱除这么多的东西,那又发明那些先进的东西做什么。
在端午节人们除了吃粽子、插艾叶以外,还有一个很奇怪的习俗,那就是雄黄酒。大人会买一小包的雄黄,然后抓一点放在一个装着酒的杯子里,大人们经常会边喝雄黄酒边吃板栗烧鸡,但雄黄不能多吃,这是一种有毒的药材。而小孩子们,就会被大人们用筷子在两眉之间点一点雄黄,表示以后会平安无病。其实,端午节还有很多有趣的习俗,我就不一一列举出来了。
这些有趣的习俗是我们的祖先传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我很喜欢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