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一双手,数不胜数。但我觉得,没有谁的手能比上爸爸的手,另外印象深刻。
爸爸手上的肉Q弹Q弹的,比QQ糖还软,这也是我印象深刻的原因之一。爸爸的手指不粗不细,长的十分“英俊”,配得上爸爸这英俊潇洒的面孔。
爸爸的手厉害极了。全靠爸爸这双手,给我做出各种各样的“人间美味”。就拿宫保鸡丁来说吧,记得又一次要给我做宫保鸡丁,之间爸爸双手配合很快准备好所需原料。紧接着爸爸左手开火,起锅上油,一份份配料和原料都“飞”到锅中,顿时烟雾弥漫到整个厨房,爸爸熟练地用右手打开抽油烟机,就在烟雾即将消失之间,爸爸端着一盘五颜六色的宫保鸡丁从厨房走了出来。宫保鸡丁吸引着我的眼球,不经意眨眼瞬间,我发现爸爸的左手有一块伤痕,还流淌着未干的鲜血。我知道那是因为爸爸为了给我做饭,不小心划到了手。心疼的泪水不争气的留了下来,我一下子扑到爸爸的怀里,爸爸摸摸我的头说:“这点小伤算不了什么。”爸爸又一次用他那招牌式的的语言安慰着我。
爸爸的手是独一无二的,是温暖的,是平凡而又不平凡的…。
我爱爸爸这双坚强的手,更爱我的爸爸!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艳艳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吟诵赞叹。我也曾幻想,在那春江之边,望皎皎明月,听潺潺流水。犹如往事皆在眼前,时间之河在我的眼前倒流,各色的景物从眼前飞速逝去。最终定格在了初唐,我又回到了春江,花开正盛,那头顶的明月似乎从未改变,月色依旧如水。远远的一人吟诵着走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然而这仅仅是我的想象,实际上张若虚在他的时代只是一个默默无名之辈,做着不大的官职,不为人知,历史上也从未出现过他的名字。本来他的一生可能就此结束,被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不会在我们的世界中出现。但在那年初春,他被罢官,官场失意的他来到了春江边。望着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春江花月夜》。但他的人生没有因为这首诗由此随即改变,这首才情斐然的诗并没有被人发现。是的,那诗歌盛世他真的太默默无名了。于是他的这首诗一直被埋没在了一本无名的诗集中……
直到1000多年后的又一个月夜,一位明朝文人偶然间翻开这本诗集,看见了这首《春江花月夜》,于是这首诗开始被世人所知。也正是因为如此今日的我们得以能看见这首诗。虽然如今有无数人解读着这首诗,但也许这位明朝文人才真正了解这首诗,他才是张若虚真正的知己。但世人都记住了张若虚,却没人记得这位文人,也许他并不重要。但他也许不应该被遗忘……
而我对于这首诗的喜爱,来着自于这首诗的是张若虚真正的思想。他也许正是在月下吟诵。这首诗能让我们感到回到了那个时代,与正在吟诵的诗人重叠,一起望着春江,一起挥毫疾书,一起向着那明月吟诵……抬头向上看,那轮被古人凝望过的明月,皎皎明月光,依旧如此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