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题记
舒展长卷,笔墨在纸上勾勒出美景,请俯身嗅一嗅它吧,可能是一星桂花甜,混上香榭的落叶,在努力沉淀,酝酿出那么多的美与忘归。
水乡
我喜欢一个叫江南的地方。如果你愿意坐在古道旁,看清晨的第一缕暖阳,小舟悠悠地越过水面,楫子扫动着微红的“太阳”;如果你愿意落脚青石板上,看清傍晚的落日,看远树凝寂,不浓不淡墨泼的山形,衬出轻柔螟色,密稠稠,七分鹅黄,三分桔绿,渔人的尖顶帽檐下一张朴实的脸,神情里温柔着江南的旖旎风光。
如果你愿意躺在船上,水波撑你看这个月夜,清风吹醉,醉入那满船清梦压星河。你会难忘江南榆荫中深宵清啭的诗禽吗?
帝都
我喜欢一个叫北京的地方,一个繁华又不失真的地方。
如果你愿意走进红墙之下,倚在故宫的角落,听它讲陈旧的故事,听它诉说曾经目睹的天下兴亡。帝王阁楼层层叠叠,掩映出别样的辉煌,沾一星半点不能拥有的忧伤。如果你愿意泛舟北海,回望延绵千百步的七彩长亭,水波与芙渠互相挑逗,划出一道悠然的水路。再有模拟西湖的玉石拱桥,更能让人读出真情。
我还喜欢厚重雾都,世界屋脊,国际都市,全球冰原……我喜欢风景,喜欢了解、追求,酣畅淋漓。
我想寻觅所有的美好,守候心中的惊鸿一瞥。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我已经成为了11岁的五年级少年了。家里虽然算不上特别富裕,但是我感觉生活的很幸福,很开心。小区都是一栋栋的高楼,家里也是3室2厅的房子可以说很大了,而且家具电器,比如沙发,床,电视样样俱全。那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是谁为我们铺出道路的呢?当然是20世纪的邓小平邓爷爷了。
现在我每天都能享受到这么幸福快乐地生活。突然有一个问号在我脑子里闪过,爸爸妈妈他们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吗?他们的生活条件也这么好吗?我马上把心中的疑问提了出来。妈妈严肃的说:“你们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妈妈以前哪有这么好的条件。有时候甚至连饭都吃不饱。放学一回家就要跟着你的外公外婆去地里种地。你们现在的衣服都是破了就换新的,我们那个时候哪有那个条件,那衣服都是从老大穿到老小的,破了就补补丁。那时候有一句话叫‘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我可惊讶了,一件衣服穿那么多年,那会成什么样呢?真是不敢想象。跟那时候比起来我们现在可是幸福多了呀。衣服穿坏了就换。一年都要换多少套衣服呀?妈妈又对我说:“我们那个时候因为经济条件太差,我们14岁就外出打工。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自理了,不像你们现在都这么大了,还需要爸妈管。和那时候的孩子比可真是天壤之别呀。”听完我不服气的嘟了嘟嘴。但心中我也不禁对爸妈起了敬佩之心。
有时候我会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想着爸妈说过的那些话。原来以前的生活条件那么差呀。爸爸妈妈把最好的生活的条件给了我们,我们可要好好珍惜呀。如果我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话,我会怎么样呢?我还会是现在这个我吗?虽然现在我们不是特别富裕,但在那个时候保暖,吃喝玩乐都没有,我能忍受得了那苦日子吗?电视都没有,可无聊死了,只能对着录音机,连个画面也没有。还得一天到晚在地里面,顶着大太阳在那干农活。
现在我们面对着这样的好条件,一定要发奋努力的学习,回报我们的祖国,不能辜负了邓爷爷那个时侯的辛苦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