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饺子里的中国作文800字

admin 五年级作文 2023-09-21 111

饺子,你有着洁白清素的外表,不管你的头上布满了多少皱纹,不管你走过多少岁月春秋,你依然迈着坚实的脚步。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饺子靠着一双“脚”,竟走过了中国五千年。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年味的象征,甚至还悄悄叩响过各族百姓的家门。在中国,就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户人家,这一户人家生活得特别贫苦,样样只能凑合。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时才能吃一顿饺子,因此吃饺子就成了这家人隆重节日里的一顿贵重饭。然而这家人尽管贫穷,但是他们非常善良,只要是有比他们更穷苦的人,他们总是拿着自己很少的那一份粮食分给别人。

有一天夜里,刚好是过年,外面北风呼呼响,而屋内一位母亲在灶上煮饺子。每到这时,小孩子是最耐不住性子的,老是嚷嚷着“娘,煮好了没呀?”“再等会,再等会,马上好。”娘总是耐着性子这样回答他。每次这家人煮好水饺之后,都是让小孩先吃。因此小孩就像得了口福似的,一大口一大口的吃饺子。刚吃了一点,就听见屋外有一个声音:“哎呀,救救我吧,我快要饿死了!”“谁的声音?”孩子向窗外望去,只见一个老头蜷缩在雪地里面,他的腿根本伸不出来,浑身瑟瑟发抖。这位母亲见了,二话不说就和孩子把那老头扶了进来,然后指着饺子:“吃几个,暖暖身子吧。”孩子们舍不得饺子,嘴里嚷嚷着“咱们每个人十个还不够呢,让这老头一吃,咱们不就有人吃不上了吗?”娘微笑地嘘了一声,没有说话。只见老头埋着头吃饺子,一个一口,不一会儿就把一盘饺子全部吃完了,吃完了老头说:“明天,你们早上去灶房里看饺子,记住,千万不要数饺子的数!”

到了第二天,那一家人早上醒来去灶房里一看,果然,锅里多了十几个饺子,一捞一捞就是捞不完,又过了一天,这些饺子竟然奇迹般全都变成了白银子。他们全家欢天喜地,喜极而泣。

饺子在中国确实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它也成了中国人过年必吃的一道美食。当然在行走的过程中,很多人发现了它的脚步,还有很多诗人为饺子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比如“素衣台案前,巧手赛天工。雪花纷飞舞,皎月平空现。清水漂芙蓉,元宝落玉盘。餐餐世间味,最是此物鲜。”“略同汤饼赛新年,荠菜中含著齿鲜,最是上春三五日,盘餐到处定居先。”活灵活现,玲珑剔透,饺子,在诗人眼里好像就成了一个快乐的娃娃。

饺子,自古以来就是诗人们颂扬的对象,它的出水芙蓉,它的鲜美,让更多人喜欢上了中国这悠久的传统文化古国。

苏子瞻的一生,没有惊天动地之举,没有翻山倒海之为,更没有秦皇统一天下的大业,和宋代普通文人的经历相同,但他成为了全世界的偶像。在我眼中,苏东坡就像那一碗东坡肉,“肥而不腻”,粗放又温婉,平淡且奇美。

他就是一个奇葩,在宋坛中闪着奇异的光。早年,年轻气盛,才华外露,如白雪中一点惊鸿;中年,备受打击,神莹内敛,若翠石中的一块宝玉;晚年,返璞归真,深藏不露,似深林中的一片潭湖。他是多么与众不同。

有人说苏东坡在学庄子。老庄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不问世间俗事,远离官场喧嚣,避世,不求共鸣。苏轼也顺自然,但他爱民爱众,知官如虎,却义无反顾;知世事俗,却费心管理,入世,知世,理世。苏东坡比庄子境界更高,虽不若庄子洒脱,但有庄子的心怀。

苏东坡很可爱。被贬黄州,不摆架,不自傲,学农民,种大麦;道途遇雨,去雨具,不狼狈,长吟啸,缓徐行;深夜欲睡,月色美,忘困意,寻知己,表真情。妾说东坡一肚皮不合时宜,我想苏轼满脑子新奇事物。嘿!好一个可爱的苏东坡!

宋代文坛流行写词,苏东坡自然会“凑凑热闹”。我最爱《念奴娇·赤壁怀古》,每读此词,好像自己站在高山之巅,望江水滔滔远去,身边有一痴狂书生,在天地间吟诵诗词,、冲天宣誓,向地敬酒。东坡的词可放可收,有“大江东去”的豪放,也有“人间至味是清欢”的婉约。我有时会幻想:我是一名宋人,我愿意做苏东坡身边的小童生,和他成为朋友,同他一起经历风雨。

我眼中的苏东坡,是一位智者,是一个顽童,是一名文人;他可爱、特别、令人敬佩;我喜欢苏东坡,喜欢他的文采,喜欢他的心思,喜欢他的人品。

嘿!子瞻,可否赏脸共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