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许多传统节日延续至今,其中我最喜欢也是最热闹的就要数春节了。
每到春节,最兴奋的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了,三十儿那天一大早,我就跟在大人们的身后一会儿进一会儿出,忙忙碌碌,先去贴春联,我虽然插不上手,但我也摆出一副积极的样子,比划着高了、低了、对齐了。贴完春联,我还要提醒妈妈把漂亮的彩灯挂起来,五颜六色的,可真有节日的快乐气氛啊!到了下午,我们全家就换上了新衣服,一起到姥姥家过除夕了。
天色渐黑,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在妈妈的带领下去放烟花爆竹了。听说,最早人们是为了吓跑一个叫“年”的野兽才放爆竹的。所以现在这个风俗就流传到了现在,这成了我们庆祝新年一个必不可少的活动。在我们期待地眼神中“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起来了,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天空中很像一朵朵好看的七色花呢!孩子们兴奋地蹦啊跳啊,大人们也一边看着,一边笑着,期待着新一年的美好生活。
除夕夜里,还有一个重头戏,那就是看春晚和包饺子了,欢声笑语伴着合家团圆,爆竹声声和着幸福甜蜜,一个个饺子带着一份份祝福,吃在嘴里美在心里,真是别提多高兴了。
欢欢喜喜过大年,甜甜蜜蜜迎新春,这真是个幸福又欢乐的节日啊!
从前,我喜欢古诗的音律美,因为整齐格律严谨。如今,我更偏爱于不拘一格的现代诗,对那些博学深思的诗人有了莫名的崇敬。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始终相信能写出这句话的人定然心胸不凡,超脱淡然。我也相信,海子对于生活的热爱必定有特殊的感受,纵然他以如此的方式结束一生。我更相信,能关心粮食和蔬菜的人必定对生命有独特的认识。做一个幸福的人,这是他教我的。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确,在那个年代街道上有埋头苦干的工人,戈壁中有为国家洒热血的科学家,校园中不乏奋笔疾书的青年,田地中有拼命硬干的农民。而今更是如此,中华民族骨子里的干劲,我们这代人内心中不服输的拼劲,都是光明的航标。顾城嘶哑的呐喊是一个民族的魂,是信念和热血,那代人和我们,我坚信,我们可以创造未来。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的这句话道尽了多少感慨与多少无奈,也正是他心中的悲怆与动力之源。这个世界并不是公平的,付出的多不一定收获的多,但若像一个蝼蚁一样,尽把人的美德微不足道的看待,那还不若一粒尘埃。人与生俱来的真善美是无穷的,高尚的人纵然会四处碰壁,但是金子总会发光。只要心中存着一缕高尚的美德,不管走到哪迎来的都是喝彩与尊重。做一个高尚的人,这是他教我的。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一道浅浅的海峡可以使两岸的人天各一方,但绝阻挡不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和对祖国的热忱。余光中先生的呼唤,正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愿望。余老先生拄着拐杖,站在海湾上,王者西岸的大陆,是那么明了,而又那么遥远;是那么熟悉,而又那么陌生。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我坚信,余老先生的呼唤终将会实现。
徐志摩、戴望舒、舒婷……这些璀璨的诗人都是时代的呼唤和时代的呐喊。在和平安宁的生活下,在舒适安全的祖国之中,我们不会忘记那个年代,那些使人们的嘶声力竭地吼叫,或平淡深切的呼唤,都需要我们用心去聆听,去感受,去体味诗人心中的激情澎湃和一飞冲天的力量。
耳边响起诗人的呼唤,我将笔从笔帽中拔出,有利剑出鞘般的骄傲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