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名句是形容老师的。有人说,老师是天上璀璨的北斗星,为我们指引方向;有人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不辞辛劳地栽培着我们;有人说,老师是苍天大树,守护着我们这些小树苗。然而不管老师像什么,他们总是会尽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三尺讲台,老师的舞台。他们用自己那双经历过岁月的洗礼、写过无数粉笔字,长满茧子的手在我们幼小的心田里种下了文学的种子,她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不断充实着我们的心灵。我们犹如一棵棵小树苗,在老师的悉心照顾下,我们尽情吮吸着知识的甘泉,慢慢地长大。陶行知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每个老师都捧着一颗有着如火的热情的心来教书育人,却不求任何回报,只是让学生们将来能为祖国做贡献,单凭这一点,天下所有的教师便都可以受到世人的赞颂。
老师啊老师,您是无私奉献的路灯,我们便是迷失方向的路人;您是茂盛的树叶,我们便是娇嫩的花朵;您是伟大的母亲,我们便是您的儿女。老师,您无私奉献,桃李满天下,你们功德无量,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赞美人的成语已经无法赞美你们了,你们是更高一个等级。论无私,你们理应第一,论公德,第一也非你们莫属。天下的老师都是上天派下的神仙,心灵纯洁,无一丝杂念,不知疲倦地教书育人。“诲人不倦”这个成语来形容老师再合适不过了。
老师,为了不辜负你们对我们的栽培,我要牢记一句你们对我的淳淳教诲: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老师,等我们厂长为参天大树,已是祖国栋梁之时,我们绝不会忘记您对我们的教育之恩,哪怕只有一滴水的恩情。老师,我再一次发自内心的赞美您,您把自己最美的微笑留给这精彩的世界,留给我们。我们定会走遍四方,把您的微笑留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
那一抹绿色于喧闹中沉寂,于寂静中开放,不管有没有人欣赏,它都会在月华之下绽放自己,给世界留下清香,留下美丽。
一个人要向世界布施清香,就要保持自己内心的宁静,不为外物所染,即使平凡,也能让香气飘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于无言中绽放属于自己的一抹绿色。不畏强权的他,在楚国多数人的反对下,他依然坚持变法,他想让楚国变得强大,但无奈之下,他的变法只能以失败告终;爱国忠君的他,即使楚国已成为秦国的鱼肉,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初心,默默的为国家尽微薄之力;机智聪慧的他,担任楚国的左徒一职,为君王献出了很多有用的计策,甚至君王还把选储一事放心的交给他,足见君王对他的信任。他最喜爱的花是兰花,因为兰花在他眼中是圣洁的,不为外物所染的,他以兰花喻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为五斗米折腰。虽然他最后投了江,但他的芳香永远传播着,影响着后世的我们,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也有香如故。那一抹绿色于无形中散发出芳香。
那一抹绿色,于寂寞中开放,于寂寞中凋零,有着最纯粹的美丽。“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不为权贵所打动,辞官归隐后,过着惬意的生活,即使“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也会有“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生活态度。“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是他的人生追求,他的绿色在无言中绽放。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为司马迁受宫刑之后所作,司马迁也算是子承父业,在父亲的熏陶下,他受益匪浅。读《史记》能使我们博古通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留下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彷徨》《呐喊》,亦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艾青,我们从他的文章会油然而生一股爱国之情;“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毛泽东,也激励着我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从古到今,这些人都绽放着属于自己的那一抹绿色。“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香难夺,真性坚决。”在寂寞的环境中绽放绿色。
那一抹绿色,是淤泥中的莲,出淤泥而不染,亭亭净植,没有妖娆,却博得君子之心。于无言之中,向世界播撒着清香。即使最后萼残瓣落,却有莲子如舍利一般,光彩熠熠。
正因为不汲汲于名利,正因为从不放弃无言中对内心宁静的坚守,他们才成为最清远的美丽之花。那一抹绿色,会使我们一直走下去,在平凡与寂静中实现自己永恒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