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那条路分别两年,今朝有意无意路过这里,回忆像开了闸的洪水,喷薄而出,关于路的,也关于我的。那条路上深深浅浅的沟壑已经被掩盖翻新,曾经的过往亦被岁月掩埋,我们只能淡在回忆里。
这是我们伙伴们上学的必经之路,它一直延伸到院外,和其它小路一样汇集到某个点上,就组成了大路。小路因为狭窄,少了车水马龙的喧嚣,少了小商小贩的流连,少了稚子幼儿的玩耍,倒是我们的乐园。我们走在上面,一定要踩得重重的,最好能留下脚印,以示我们曾经来过。于是,脚印深深浅浅、重重叠叠,分不清彼此,就像我们之间的友情。我们嘻嘻哈哈,追逐打闹,闪转腾挪,将自己的快乐最大化地撒在那条路上,装载在我们的童年里。童年的天真无邪,留在了这条路上。
四年级结束的时候,我却搬了家,转了学。离开了昔日的好友,也离开了那条路,这一别,就是两年。路变了,不再是坑坑洼洼沟壑纵横;友情变了,没心没肺地放声大笑被莞尔一笑取代;我也变了,沉稳了许多,矜持了许多。漫步于此,头顶上方的树杈上开满了白色的小花,零零散散地飘着,似翩跹起舞,悄无声息地落在路上,伴着阳光洒下的一地斑驳的树影,比儿时的景致更明艳了。
看着放学回家的附近中学的学生,想着昔日对他们没来由的羡慕,而今,自己却以主人公的姿态参与其中。我们都长大了,永远无法回到过去,不管童年时怎样的风光无限:晨有黄莺啼鸣,午有樟香扑鼻,暮有余晖映天,而我们自在逍遥……这些都已经成为过往。我们都有理由怀念过去,但是我们更应该放眼未来,更应该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唯有如此,在若干年之后,蓦然回首,忆起的不止是童年的那条路,还有现在的青葱时光……
“腹有诗书气自华。”书可以由内而外地去改变一个人,是人们的精神依托,也是人类传递文明的薪火。
刚上小学,我迷上了儿童文学。吃饭在看,坐车在看,何时何地都捧着一本书。一个个机灵可爱的汉字在书上跳着一曲曲优美的舞蹈,将我迷住了。一次上课,我低头看着桌肚里的书,老师发现了,他没有撕书,也没有没收,更没批评我,只是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看书是件好事,可要挑时间看。还有,别只是局限于儿童文学。”至此,我再也没有在课上看过书,反而课余时间看的书越来越多了。我的涉猎范围也愈加广泛,散文、诗集、小说、科普文……我喜欢在书中寻找一个小小天地,没有喧嚣,没有烦恼,只有迷人的墨香。
父母亲也爱看书。家中的各个角落都摆满了不同的书,房间、客厅、厕所、厨房都会有书。晚上的八点,是我们家最安静,也是最温馨的时候。一家五口手中都捧着一本书,在沙发上静静地坐着,目不转睛地阅读。很安静,似乎听见了虫子爬动的声音;很沉浸,似乎地震来了都察觉不到;很温馨,似乎让人见着了都忍不住参与。九点,父亲还会让我们摘抄句子,交流阅读心得。我爱读书,更多的是家中对我的影响。
因为阅读,我知道了友谊不只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是那岸上的踏歌,南浦的骊曲,灞桥的柳条,和阳关的杯酒;我知道生活不只需要保尔面对自己的顽强与坚毅,更需要鲁滨孙面对绝境的聪慧与魄力,史密斯在小岛创造一个小世界的团结与友爱……当我读到康塞尔在缺氧的环境下,把储存罐中的氧气留给了主人阿龙纳斯;阿廖沙在三兄弟掉进井里时,英勇救了小弟弟;神瑛侍者贾宝玉,绛珠仙草林黛玉托身红尘,以了前世未尽之缘时,我因着书中人物的温情而潸然泪下。
我热爱看书,因为灵动的汉字让我沉迷;我热爱看书,因为清芬的墨香让我陶醉;我热爱看书,因为书中的温情让我动容。我热爱书,爱它胜过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