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网

深秋的怀念作文800字

admin 六年级作文 2023-09-21 99

又是一年秋来到,我回了一趟老家。老家的柿子全熟了,通红通红的,笑吟吟地挂在枝头。

我从小就爱吃柿子,外公见我这样,便亲手在后院栽下一棵柿树。那时我还小,仅存的记忆是外公白汗衫上沾着土渍,但并不显邋遢,汗水在脸上迎着日光熠熠生辉。有汗顺着他的下颌滴下,他回头对我说:“囡囡要快高长大,长得跟小树一样高,好摘柿子吃。”

夏日,外公爱坐在这柿树下,戴着老花镜,躺在摇椅上,眯着眼睛看报纸。他有时便唤我念报纸给他听,我那时刚识字,兴致勃勃地站在小柿树旁,念着。小树比我高不少,替我挡下了大部分阳光。光影透过枝杈在报纸上跳跃,真像是小树在和我一起读报呢!外公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落在我身上的目光是那么慈爱……

后来我长大了,柿树也一样。它长得可比我快,枝叶也越发繁茂。长大的我渐渐有了烦恼,脾气也见长。一个秋日,忘了什么缘故,我气愤又伤心,冲到柿子树下,对着它又捶、又踢、又摇,大声地哭泣。树只是静静地立着,包容着我这个坏孩子的坏脾气。我觉得累了,顺着树干慢慢蹲下来,刚刚被我伤害的柿树无私地任我倚靠,没有一丝怨言,略带粗糙的树皮一点也不硌人。这时,我看见了外公。

他瘦瘦的,满面皱纹,立在风中,向我递来一只红彤彤、圆滚滚的柿子,咧开几乎没牙的嘴笑着:“吃,柿子,甜……”我的牛脾气又上来了。“谁要你来安慰我?我不需要!”我一把打落他手中那只柿子,大吼道。

外公一下就慌了,手足无措地立在那儿,像个无助的孩子。过了一会,他慢慢地蹲下捡起柿子,犹疑了片刻,转身……我看见外公蹒跚离去的背影,忽然觉得:外公,是真的老了啊……我都可以打落他手里的东西了。

强烈的负罪感使我追了上去。我拿过被外公拭净灰尘的柿子,连忙安慰外公说:“外公,我吃!吃!”当那种熟悉的甜蜜在舌尖传开,我却不知为何泣不成声:“好甜……”外公笑得满足极了,像个得到了糖果的小孩。他用干裂、青筋暴起的手替我揩去泪水,那触感仿佛树的皮,粗糙,但让我安心。我扑进外公怀里,感到外公的怀抱有力温暖,高大过柿树。

可是,后来我再也感受不到那树皮般的触感了。

空荡荡的堂屋里,少了外公往日低沉洪亮的声音,取而代之的是供桌上那一张黑白照片,上面是外公和蔼的面容。

我站在后院看着柿树枝头的柿子,眼眶发涩。犹记,电话中外公的声音低低的夹着咳嗽:“囡囡回来吃柿子啊,今年的柿子可甜啦!”确实,眼前的柿子又大又红,诱人得很。“柿子树长了好高了,摘柿子都麻烦了。”是啊,怎么一晃,它就这么高了呢。“啊,咳嗽啊,没关系的,一点小病。”您骗人,那一点小病,怎么就把您带走了呢。

一阵风拂过,飞下几片落叶,咬了一口手中的柿子,真甜,真苦,我想起了外公。外公不在了,可是他的柿树会替他一直一直陪着我,我也会一直一直记得他,记得他的柿树。

我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爱好,它让我体会到了一种不一样的乐趣。

在他人看来,女孩子有的无非是琴棋书画等优雅的爱好。可我却不一样,这些淑女型的爱好不属于我,我喜欢却是野小子般的“浪”。

据妈妈说,小时候的我特别“浪”:总喜欢到处跑,也许你上一秒还见我满院子追着小鸡跑,下一秒就又见我已经溜到村外的沙滩里打滚去了。妈妈说,小时候找我回家吃饭是一件最累人的事。

但我认为那时的“浪”并没有什么乐趣可言,那纯属小孩子的贪玩罢了,而我现在的“浪”就迥乎不同了。

登上家乡的高山,将周围山峰都踩在脚下,胸中满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骑上自行车,在大道上尽情疾驰,风在耳边呼啸,享受那飞一般洒脱,感觉就一个字——爽。如果发现一处佳境,定要看遍奇特的美景;如果找到一条幽深的小径,一定要冒险探个究竟……这,就是我的“浪”,我喜欢这野性带来的乐趣。

为了追寻这种乐趣,我冒险过。

由于想体验一把“夜观天象”的神秘,入夜后,我悄悄地溜出家门,周围一切都静悄悄的。我走在通往后山的羊肠小道上,心里被激动的心情包裹着,脚下一个不注意,一阵天旋地转,整个人掉下一个长满植物的坑中。我站了起来,活动了一下,发现腿上被一截树枝划伤了,脚上也出了几道口子,我顾不上疼痛,一心想着“夜观天象”,双手撑住坑边,一个使劲,两只脚在坑的边缘上蹬了几下,人便重新站在了地面上。

几番波折后,我终于登上了山顶,看着那满天的繁星,心中的不快一扫而光。抬头瞪眼,看了好一会儿,我才悲哀地发现,那满天的繁星,除了会闪光,我再也看不出其他奥妙,什么“星语”,什么“夜观天象”,我一脸蒙圈。不过,那神秘悠远的星空,还是让我难以忘怀。瞧,它像一个柔情似水的姑娘,像一个神秘睿智的占卜师,像一个年事已高的老人,她们都莫测高深地眨着眼睛……可谓扣人心弦。

像这样冒险的事我没少干,比如一个人去深山老林中摘野蘑菇,爬上那些险峻的山峰摘野果……

这些行为,纵然危险,但处处充满着挑战,处处充满刺激,每每愿望达成的那一刻,我都有巨大的成就感。能收获不一样的乐趣,正是我喜欢“浪”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