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今年三十多岁,个子一米八,人挺好的,就是有个毛病——爱抽烟。
有一次,放学时,是老爸来接我的,在回家的路上,他就买了几盒烟,一边走,一边就抽了起来。
吸烟有害健康,于是我劝他说:“老爸,您可以把自己抽烟所花的钱加在一起算一算,可以买多少本百科全书了!”
爸爸平均每天要抽十根烟,一年是三千六百五十根,假如以一根一元算,那一年浪费了大约四千元,假如全部换成书呀,不计其数。
爸爸说:“四千元,我一个月可以挣一万元呢,区区四千元算什么?”
我听了,很是反对爸爸的观点,说:“一年四千元,五年两万元,如果您抽大半辈子,要二十万元。”
爸爸听我这么一算,顿时无语了,我见时机成熟,接着又说:“爸爸,戒烟吧!省钱又健康!”爸爸微微一笑,说:“臭小子,你说的还真有道理啊!好,明天就戒了。”
第二天,我发现爸爸还是在少抽烟,我就对他说:“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爸爸在我的劝说下,终于肯戒烟了。
现在的爸爸,几乎看不到他抽烟了,真好!
“好香的味道!”阵阵香味从教室中传出来,这是在干什么呢,原来他们是在包饺子。
说起这个饺子,它的名声可不小,而且还有一段来历。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来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南阳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个大锅,煎熬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了,称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或“烫面饺”。
“好了,不说这么多了,我自己先去包饺子��!”我先把一张圆面皮放在手中,夹一点儿馅儿放在面皮中心,再用手沾一点水,涂在面皮周围,最后把面皮对折起来,折出纹路就做好了。“呀!馅放得太多了,皮破了!”我赶紧把破饺子打开,倒掉一点儿馅,再用另一张皮把剩下的馅儿接上,最后把饺子折好。“呼,一个破饺子终于被我抢救过来了!”我再回过头看看同学们,他们也不顺利,有的馅太少,有的馅太多,有的皮破了,有的掉地上……,但是,也有许多饺子是成功的,而且形态各异,有小笼包、大饼……真是五花八门。
接下来是煮饺子,饺子煮好了,大家马上上去吃饺子,吃着自己包的饺子,真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