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我正窝在家里的沙发上发呆中,突然想到起了寒假的科学作业还没完成,于是打开了寒假作业本,翻到了我之前百思不解的科学作业中,开始了我的小实验!
打开厨子找了半天都没有找到实验材料—绿豆,赶紧跑到楼下的食杂店买了半斤的绿豆。按照书上的实验说明,我拿来了两个不同的盒子:一只透明的盒子和一只不透明的盒子,在里面放张餐巾纸,同时都放适量的水,水不能太多,在放几颗绿豆盖上盖子。我把透明的盒子放在阳台上让太阳可以直接照着,另一个盒子放在客厅里。接下来就是观察它们。每过几个小时我都很激动的来看看小绿豆有没有发芽?下午的时候小绿豆仿佛喝饱了水,整个涨得鼓鼓的,变成了一个个胖绿豆,颜色也从深绿变成了浅绿色。我在看了看不透明盒子里的绿豆,也开始涨得鼓鼓的了,看来小绿豆们正积极吸收着水里的营养,要比赛看谁先发芽呢?
第二天一早,还没等我睡醒,就听见妈妈叫:“快起床啊,不得了”我还以为发生什么事情,原来我的绿豆都发芽了,透明的盒子的绿豆已经脱掉了绿色的外衣,变成了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白白嫩嫩的漂亮极了,两瓣子叶还有点分开,牙大约有1。5厘米长,在看看不透明的盒子,好像牙发得更长点,但是颜色没有透明盒子的好看,长得也不是特别好,但是也发芽了。
植物的生长一般是要通过光合作用来让它长大的,看来绿豆是不需要的,不管在阳光下还是没有阳光都能发芽,这个小小的实验让我收获满满!
端午节,一个多么好听的名字,而我和他也有一个约定,我每年深情期盼,它也会带来浓浓惊喜,然后同我一起迎接这份动人的情。
在这一天,我们一大早起来,进入了忙碌,为这个“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准备准备。
在我们这里,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吃粽糕了。在今天早上,我们去买了一些糯米、大枣和白砂糖,而且我们在老家,有一个很大的大灶,我们打算用大灶来做那些美味的粽糕,然后可以开始了。
首先我帮妈妈把糯米洗净,然后把大枣一个一个用手掰开,把里面的枣核取出来,和糯米一起放到锅里,把盖盖上,然后奶奶开始生火,奶奶加上柴草,一下一下把火煽起来,我们就可以进行下一个工作了。
接下来就是做油饼,我挖出几大碗面粉,用水和好,别说,还挺累的,我和爸爸把它们和成一块块小饼,然后在锅里加油烧热,把饼放进去,就炸成了油饼。
粽糕也出锅了,我用筷子挖出一些放到油饼里一卷,一个油饼卷糕就好了,咬开它,一场浓郁美味的表演在我的牙齿间盛重登场,那些味道瞬间激发了我的味蕾,刚开始是外脆里柔的油饼,一阵阵油香和麦香流过我的口腔,再往后是甜甜粘粘的糯米,那些糯米软糯适口,入口即化的感觉让我无法再感觉到糯米那原本的颗粒感,有一些大枣藏在其中,当你正品尝糯米的香甜时又咬到了一个大枣,瞬间,十分浓郁的枣香填充了我整个味蕾,那些枣甜在味蕾上舞动,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端午节,它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从老家大灶里飘出来的粽香,还是那份真挚的端午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