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个小戏精,他是谁呢?哈哈…他就是我可爱的弟弟!我的弟弟是一个小机灵鬼,他调皮可爱,是个名副其实的戏精。
我的戏精弟弟,他吃个饭,都十分调皮可爱。他伸手一抓,一块排骨到手了,像一只小狐狸似的,偷偷啃了起来,他瞪大了双眼,嘴里“嘻嘻”地笑着,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细细品味一番,他像吃到了仙丹一样,砸吧砸吧嘴,眯着双眼,随后像雷鸣般的喊出一声:“真好吃啊!”便又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吃完了饭,他蹑手蹑脚地走到客厅,从他的“零食百宝箱”中拿出了一支珍藏已久的棒棒糖,看着这只在他眼中价值千金的棒棒糖瞪大了双眼,眼珠子快速转动,偷偷看了看正在吃饭的“母后大人”,咽了咽口水,躲到玩具堆李,正准备吃下那闪闪发光的棒棒糖时,当然,纸是包不住火的,火眼金睛的母后发现了,他便尖叫起来,狼狈而逃……
准备睡觉前,母后大人命令他:“快看书!”之后,便去洗澡了。结果,这臭小子先是装模作样地看着书,然后小心翼翼的溜下床,打量着四周,没人,太棒了!他偷偷摸摸地捧起他心爱的玩具,又快速坐到床上,用书挡着,摆出一副正在看书的样子,高兴地玩着他的玩具。母后大人一开门出来,发现戏精没在看书,便准备发大招---河东狮子吼。弟弟便像战败的狼,乖乖就范了。
哈哈!这就是我的戏精弟弟,我,见证了这戏精的诞生!
“白龙马,蹄儿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每当听到这熟悉的音乐,我就想到那全国人尽皆知的巨著�D�D大名鼎鼎的《西游记》。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一位明朝作家,他写的《西游记》与《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我对这本书十分感兴趣。老师说:“温故而知新”,因此我读过这本书许多遍。从小到大,绘本、插画书、小说版,光小说我就看了三四遍。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西游记》的认知不再是只是一个打怪取经的故事了,而是有了自己的理解。
这本书的好在哪儿呢?在我看来,这本书通过一百个章节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的经历,十分地生动吸引人。《西游记》的故事环环紧扣,斩妖除魔的过程让人的心情随剧情起伏。这本书描绘出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个性格各异的人物以用众神众妖,其中包含的许多关于宗教、神魔的知识和细节值得仔细深入研究。这本书的故事精彩不拖沓,让人有兴趣看下去,其中的暗喻等也使人拍案叫绝。
在《西游记》中,我也学到了一些道理。从进盘丝洞一回中,我学到了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看到事物的本质;从三打白骨精一回中,我明白了要有明辨事非的能力;从观音菩萨收红孩儿当徒弟的情节中,我真正理解了“人之初、性本善”,知错能改是可以原谅的;从哮天犬咬掉九头鸟一个头而使它现出原形的故事里,我知道了事物都有自己原本的样子,真相终将浮出水面;从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经成功的事例里,我明白了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的道理……
我应该继续认真研读这个自己想推荐的书,像文中的主人公们一样不畏艰难,战胜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