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说最难忘的一件事,那肯定就是那次回家乡上山挖竹笋了,这件事不仅给我带来了喜悦和自豪,还告诉了我一个道理。
那是一个下着毛毛雨的早晨,只见刚从美梦中苏醒的弟弟,一听说要挖竹笋,馋得口水直流,连鞋子也没穿,就急切地叫我和妈妈上山挖竹笋。我也在家里闲得无聊也就一起央求妈妈。妈妈拗不过我们,只好带上草帽,提上竹篮,领着我们一路小跑到山脚下。
初夏的山间早已是一片翠绿萌生,只见满山的植物郁郁葱葱。弟弟兴奋得一马当先跑在前头,可是没跑几步就听见弟弟那边传来一声惨叫,惊出我一身冷汗,以为他遇到了什么凶禽猛兽。
我过去一看,才发现一根刺,扎在他手上,我无奈地看了他一眼,随后就把刺拔了出来。弟弟握着手,似乎对上山的路充满了恐惧,刚才的那股兴奋劲儿,瞬间化为灰烬。但是没有办法——自己选的路,硬着头皮也要走下去。他只好小心翼翼地往上爬,一路上弟弟的叫声在我耳旁交织着,一刻也不也没停过。
爬过半座山,终于我看到了第1颗竹笋,悄悄地露出了一小节脑袋看着我。我二话不说,我抓住笋尖一扭一拔,嫩嫩的竹笋便被采了出来。我高高举着“战果”,拿到弟弟面前炫耀了一番后,放到竹篮里,开始继续找下一棵竹笋。但一片带刺的荆棘拦住了我的去路。我左躲右闪还是被扎了满身刺。可我并没有放弃,拔出刺后继续前行,终于我找到了一大片竹林,里面的竹笋比牛毛还多,我们毫不费力就挖了三大筐,高高兴兴地下山去了。
虽然回到家时,全身都在隐隐作痛着,但是看看自己的成果,青翠爽嫩的竹笋,我的心却是甜的。晚上吃着自己摘的竹笋,别提多惬意了。
是啊,学习不也是如此吗?没有辛勤的劳动,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没有一路上的艰难险阻,就到不了知识渊博的地步。直到今日,那种疼痛与喜悦交错的自豪感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那是古稀之年的生命,那是平静安逸的生命……
我曾不愿将自己轻快的脚步,埋没在车流声鸣,人流如水的都市声中,黑黑白白的汽车像无头苍蝇四处乱闯,形形色色的人像行尸走肉般漫无目的游荡街头。云蒸霞蔚的无际晴空,布满了刺眼金色的日光,折射在高危耸立的商场的反光镜上,四处“光鲜亮丽”。
——可那个夏季,我渐渐愿意将自己的脚步,掩藏到都市的一道细长街口。
街口处,也车水马龙,也人来人往;但却令人舒畅爽朗。看罢“枝上柳绵吹又少”,听罢“闲花落地听无声”,在花花柳柳之间,是位古稀老人。她静坐一把破旧的无声木凳,哼着几十年代前的老曲子。仿佛是万鸟丛中最不艳丽的麻雀,但却是其中最谦虚安逸的;仿佛是万花丛中最不雅致的野菊,但却是其中最平凡朴素的;仿佛是滚滚大江中最不澎湃的水流,但却是尘世间最安稳的意象。她,是纷繁中的古稀老人,她,是最美丽的生命。
她站起,蹒跚走向柳树。看着四处奔跑的孩童,嘴里“娃娃,娃娃,慢些,慢些”地呼唤着。我回头,注视着她,她抬眸,望见了我,微微一笑。这边的及笄少女的生命,那边的古稀老人的生命,像两粒剔透的玉珠,串在一起,无声息的呼唤着彼此的心。
老人的一绺青丝白发,苍葱容颜下,镶着一双融洽的眸子,那四周似乎蒙上了层层薄纱,但她的眸子却无比澄澈。那里面充盈着无数记忆: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人生在车水马龙中化作烟雾。而生命的美丽却永驻不变。老人驼着佝偻的脊背,抬起那被风雨剥蚀的脸,仰望灰蓝的天。天空上的飞鸟,天空下的城房,形形色色的人川流过她的眼眸,但她的眸细细盯着这湛蓝的天,仿佛她想把整个天都装在眼中。
晴阳当空,我细听枝头黄鹂逗趣儿,夏季的细风萦绕于我指间。老人追寻嘈杂之后的平静,也享受和煦下的安宁,同样,她还乐于与旁人共坐古柳下,聊天谈论:这时,车鸣声灰飞烟灭,取而代之的是风吹树叶的细昵,燕过道旁的喃喃鸣啾。买红薯的老贩,看守车的婆婆,售饮品的大爷,与古稀老人欢聚一处,细语交谈,卖红薯的老商贩递给各位几个焦黄的红薯,老人细细的剥开那枯黑的皮,接着细细的吃了起来,然后又剥,又吃。老人嚼的很细,很慢,不时轻轻点头,回味许久,笑容满面,又称赞几声:“这红薯贼甜!贼甜!”这时,我看着几位老人灿烂的笑颜,自己也不觉嘴角勾起,内心温暖。
你好好感受,那安逸平静的生命,在均匀呼吸——不因生活繁杂而错乱,不因生活无趣而消沉,而是闲适安逸,静待流年岁月之花,飘落,绽放…
这美丽的生命,这不朽的生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