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厨神妈妈,凡是米其林大厨会做的,她基本都会做。
一次,家里有客人来吃饭,他们都想尝尝妈的“招牌菜”——桂香红烧肉。妈妈自信地笑了笑:“没问题!”
只见妈妈从冰箱里取出五花肉,把它均匀地切块,再把肉放进滚烫的热水里,烫去血水,捞起沥干……就在我手忙脚乱的记录时,妈妈已经开始在炒锅里面倒油了。当锅内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时,只见妈妈迅速肉倒入锅中,上下翻炒,炒至肉色变得酥黄时,再逐一倒入黄油、酱油、糖盐、香料。看到这儿,我的口水就喷涌而出了。妈妈叫我这般“狼狈”,骄傲地说:“别着急,准备好纸巾,等会儿更让你们“欲罢不能”!”又见妈妈撒了一把精华——桂花。接着妈妈把开关升至大火,盖上锅盖,一铲,一翻,再用小火焖一会儿……肉香已经迫不及待的从锅盖里钻出来了!妈妈一掀锅,香气四溢到整个房间的角落。肉亮晶晶的,我着诱人的光泽。被妈妈说中了,我们一家人,包括客人都围在厨房里,两眼直放光。
随后,妈妈一人分了一大碗,让我们吃了个够。肉质紧实,鲜香得当,入口即化。一口咬下去,还能挤出汁水,简直太好吃了!
妈妈又把这些分给了邻里几个好友,让他们都尝尝这“人间美味”。因此,妈妈成了我们这里家喻户晓的厨神。
我爱我的厨神妈妈!
看了法布尔写的《昆虫记》,我特别敬佩他能那样细致耐心的观察昆虫。于是,我也在家里养了一只蜗牛,像个小小生物学家一样开始观察实验。
蜗牛的脑袋上长着一对触角,触角顶端分别有一个小小的圆球,透过浅褐色的皮肤,可以看到里面有一个极小的黑色圆点。这两个黑色圆点可以跟随触角随意摆动、伸缩。书上说那是蜗牛的眼睛,我真想看看它微小而神秘的眼睛到底长什么样。于是,我拿来了放大镜,想要一窥究竟。放大镜中的眼睛看起来更有神韵了,黑珍珠似的眼睛好奇地盯着我,不知道是我在看它,还是它在看我。
我想蜗牛应该是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的,因为它身上都是粘液,爬过的地面上也是湿湿的粘液痕迹。为了验证我的猜想,我在装蜗牛的玻璃缸两边各放了一些泥土,左边是干巴巴的泥土,右边是湿漉漉的泥土,并且两边都给它放了足量的吃食。结果我看了它好半天,它都呆在潮湿的泥土这边。于是我故意把它放到干燥的泥土这边,可没过多久他又爬到了湿泥土那边去了。可见我的猜想是正确的。
蜗牛的壳,就是一所“移动住宅”。无论何时何地,蜗牛只要想休息,就把柔软的身体缩进壳里面,它还会用粘液封闭壳口,保持壳内的温度。这样既温暖舒适,又能躲避天敌的侵害。在不久的将来,人类一定能利用蜗牛的这个特点发明一种移动的房子,搬家的时候只要载着房子走就行了,不用拆了重新建造,这样多环保节能呀!要是想看海,就把房子载到海边住;要是想看草原就把房子载到大草原上住,多方便,多惬意呀!
别看小小的蜗牛,它身上可藏着许多奥秘呢!只要仔细耐心地观察,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