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家乡。有的人认为自已出生哪里,家乡就在哪里;还有的人认为自己的房子住在哪儿,哪儿就是家乡。我的家乡是一座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南宋古都,它的名字叫一一杭州。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提起杭州就不得不说到桂花了。在满觉陇的一条小道两旁,全都种满了挂花,一到秋天,桂花就盛开了。那香味浓得就好像将你浸在桂花里了,花香中还散着一股甜甜的味道,就好像花香里还放了点蜂蜜。满觉陇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小吃,只有在满觉陇才能见到,这种小吃的名字叫桂花栗子羹,它是用晒干了的桂花和煮得酥软的板栗泥和在一起做成的一种透明的糊状食物。羹用青瓷小碗装着,碗上画着几朵桂花。每到秋天,我都会想起这种用青瓷人碗装着的透明糊状食物。
说完桂花,就不得不提起西湖了。宋代大诗人苏轼在《饮湖上初晴雨后》中写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在冬天来观赏是最漂亮、美好的。下雪的时候湖面上会有一层白白的,湖边椅子上会有一层厚厚的白雪,就连湖边草丛也给自已坡了一件银白色的大衣,顿时,西湖就像熟睡的仙子,十分安静。
这就是我的家乡杭州。一座历史悠久的南宋古都,有美景,有美食,有我浓浓的乡情。
我在草地上漫步,偶然间,看到草地上有一粒粒星星点点黄色的颗粒,我带着好奇的念头走进看看。
我走进一看,那是一朵朵米粒一般的黄花,我平身都不知道—原来这样普通的青草居然也能开出这样美丽的黄花,我觉得这很稀奇,不禁想起我的同学。
那位同学皮肤黝黑,不知道为什么,他身上总是散发着一股味道。我们班很少有人接近他,所以他很孤独。他一年级来到这个教室,成绩向来不是很理想,每次考试都要拉我们班的平均分,同学们更加厌烦他,每次看到他,眼里都要多一份藐视。他爸爸也被请来好多次,可是一点作用也没有。老师对他慢慢的冷淡,不再管他,放弃他,看到他只有摇头。
就这样,一学期一学期的过去了,他几乎独来独往。他没有朋友,更多的时间是孤独的坐着,有时低着头不知捣鼓着什么。在大家眼中,他似乎已不存在我们班里,可谓见怪不怪了。
可有一次,也不知怎的,他那榆木脑袋突然开窍了,英语居然考上85分,这和他平时成绩大不相同。老师大跌眼镜,同学们也十分惊讶,大家都怀疑他抄了答案。这个猜测传遍了教室,也传进他的耳朵里。我都认为他会很生气,等着看好戏。可他什么也没有说,继续写作业。
之后,那位同学上课更加认真了,竟然做起来笔记,还破天荒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开始重视他,关注他,同学开始跟他说话,他不在孤单。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他的成绩不断提升,一次居然考上了95分。老师带头为他鼓掌,我们也为他喝彩,他的脸红了,一直红到耳根。老师让他分享他成功的方法,他说的很结巴,大致是:“我在努…努力,我觉…觉得我…我能行!”我们全班都被感动,热烈的掌声盖过他的泣声。
青青草地开黄花,我觉得每颗草都有自己的魅力,每颗草都会开花,哪怕那是一颗普普通通的草!